EN
https://www.gov.cn/

構築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綜述

2017-03-22 17:2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記者 羅爭光)作為一名普通的醫務社工,25歲的楊典沒有想到:過去3年多,自己竟直接為203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及家庭提供了專業社工服務,差不多每5天就有一個。楊典和她所在的北京春苗兒童救助基金會,代表的正是我國76萬專業社工和近2萬個社會工作服務站、服務機構。

近年來,我國社會工作步入發展快車道,初步建立了社會工作制度框架,廣布城鄉的社會工作服務網絡正在形成。

76萬專業社工廣布城鄉

民政部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1月,我國已有社會工作專業人才76萬人,其中持證社工近30萬人;相關單位、組織設置社會工作專業崗位超過27萬個;在城鄉社區和相關事業單位設置社會工作服務站(科室、中心)13697個,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達到5880家。

民政部社會工作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社會工作已從民政工作領域逐步拓展到精神衛生、職工幫扶、犯罪預防、禁毒戒毒、矯治幫教、青少年服務等多個領域,從東部發達地區延伸到中西部邊遠貧困地區。

社會工作大發展,首先得益於我國從頂層設計上搭建了社會工作政策體系。作為國家六支主體人才隊伍之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寫進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與此同時,《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年)》等文件先後印發,奠定了社會工作發展的制度基礎。《關於加快推進災害社會工作服務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推進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的意見》等配套政策也紛紛出臺。

通過職業水平考試、學歷學位教育、在職在崗培訓“三位一體”的方式,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由2006年的20萬人增長到76萬人。目前,全國已有數百所院校和研究機構建立起了專科、本科和碩士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每年培養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3萬多名。中組部、人社部、民政部等通過各類培訓項目,平均每年培訓社會工作從業人員30萬人次。

同時,中央和地方以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專業機構培育、行業組織建設為切入點,探索建立社會工作職業體系,初步形成了行政部門為主導、行業組織和服務機構協同發展的“一體兩翼”工作格局。各地、各有關部門還積極爭取和協調各方面力量,加強對社會工作的資金保障、宣傳保障等,不斷優化社會工作發展環境,提高社會工作的社會認知認同。

社會工作“四大功能”不斷發揮

十方緣老人心靈呵護中心是一個民間社會組織,分支機構遍佈北京、南京、廣州等多地,共同呵護著一個極為特殊的群體——放棄主動治療的失智失能老人,他們一般只有10個月到3年或稍長一點的存活期。至2016年8月,這家機構已為全國各地老人提供了11523人次的服務。

關愛弱勢群體,正是社會工作的目標之一。

近年來,我國社會工作日益成長,不斷發揮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四大功能”。

一是服務困境人群、增進民生福祉。從2013年開始,民政部牽頭實施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服務“三區”計劃,將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從發達城市地區延伸到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服務人群涵蓋老年人、兒童、殘疾人、貧困人口等數十個群體,服務內容涉及日間照料、殘障康復、社區融入、兒童成長等十幾項內容。各地也積極探索、創新社會工作服務模式、機制,服務民生的能力不斷提升。

二是擴大社會參與、激發社會活力。民政部社會工作司上述負責人表示,社會工作在組織動員、宣傳倡導等方面具有專業優勢,有利於培育社會參與主體、提升社會參與能力、完善社會參與機制。北京、上海等地探索建立“三社聯動”機制,江蘇、河南等地引入社會工作專業機構運營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山西、安徽等地建立健全社會工作者和志願工作者“兩工協作”機制等,均取得顯著成效。

三是促進社會和諧、引領社會向善。在調節社會心理、規範社會行為、促進社會康復、增進社會融入中等方面,社會工作具有獨特的作用。2008年的汶川地震等自然災害、2014年的馬航失聯等災難事件中,社會工作者協助政府開展災害心理疏導和人員安撫,取得很好效果。在服務婚姻家庭關係、改善醫患關係、推動精神衛生工作等方面,社會工作者也發揮了化解矛盾、促進互助、潤滑社會關係的作用。

四是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例如,全國總工會指導各地加強社會工作者為職工提供生活幫扶、法律援助等服務;共青團中央指導各地探索建立“團幹+社工+志願者”的基層青年工作模式;全國婦聯推動在婦女兒童保護和家庭服務中引入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在心理健康諮詢、家庭暴力預防等方面發揮了專業作用。

融入社會、服務民生、形成體系

民政部社會工作司上述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社會工作發展迎來了良好機遇、具備了有利條件。未來幾年,我國將加快社會工作發展步伐,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

該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按照穩中求進總基調繼續推進社會工作發展。一方面,加快促進社會工作融入社會治理大局,積極推動社會工作與社會治理相結合;另一方面,促進社會工作融入民政事業發展大局,切實增強民政為民服務、為民解困的實效。為此,相關部門將從制度創新、平臺搭建、資金支持、宣傳推廣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根據“十三五”時期社會工作發展思路,相關部門將著力推進四項任務:一是加快推動社會工作立法,創造社會工作發展的法制空間;二是加大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力度,確保實現到2020年培養145萬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目標;三是大力開發社會工作專業崗位,力爭到2020年實現每個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至少配備1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全國範圍內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數量達到1萬家;四是率先在民政業務領域深化拓展社會工作服務,加大對中西部貧困地區社會工作發展的支持力度,以留守兒童、老人和婦女為重點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工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