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調優新結構 播種新希望

2017-03-23 07:26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調優新結構 播種新希望
——全國春耕生産掃描

3月19日,在河北省望都縣,植保人員在進行小麥“一噴三防”作業。隨著天氣轉暖,綠色成為田野的主基調。各地開始了春耕的忙碌。 陳衛紅攝(新華社發)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3月20日,農曆春分,從這天開始,全國由南向北陸續進入春耕春管的大忙時節。

此時,北方冬小麥已大面積返青起身,江淮地區小麥開始拔節,冬油菜處於盛花期;東北地區的冬麥區發力麥田春管,促進苗情轉化升級,南方稻區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及早準備水稻秧田、適時春播。

人勤春來早。今年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年的糧食總量能否保持穩定?結構調整和綠色發展能否順利?春耕第一步至關重要。

動手早行動快

一個月前,人們還沉浸在年節的氣氛裏,河北省固安縣相公莊村農民寧國江已經開始春耕備播了。400畝小麥鎮壓、灌溉、施肥,忙活了半個月,土豆也已澆過水。針對今年春季播種時間集中以及農村勞動力相對不足的實際,河北省農業部門提前組織農機進村入戶,加快耕播進度,擴大適播面積,提高播種質量。

去年玉米價格下跌幅度較大、種糧行情下跌,今春農資價格上漲,部分農民信心不足。對此,江西省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41.9億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45億元,為農民購置春耕農資、農機具等提供資金支持,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充分利用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補貼資金,引導土地規範流轉,全省50畝以上種糧大戶3.7萬戶,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620多萬畝。

今年各地春耕備耕都有動手早行動快的特點。山西省農業廳及早組織專家立足抗旱、抗寒、抗病蟲,制定印發了小麥冬春季田間管理意見。開春後,河南省各地及早組織發動,針對不同麥田制定針對性技術措施,開展分類指導,尤其是中耕、追肥、化除等技術措施及早到位,促進苗情轉化升級,目前苗情明顯好于上年,略好于常年。

“由於各地搶前抓早落實春耕春管各項措施,春季農業生産開局良好,夏糧生産基礎較好。”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介紹,今年冬小麥麵積基本穩定。目前主産區大部小麥苗情總體正常,一、二類苗比例84.8%,好于冬前,與上年同期相當,是近年苗情基礎較好的一年。特別是秋播以來降雨充足,佔小麥麵積80%以上的旱地麥長勢普遍好于上年。

瞄準穩糧優經擴飼

面對農産品價格的變化,今年農民種植意向結構優化態勢更加明顯,優質稻、專用稻種植規模擴大,籽粒玉米麵積繼續調減,大豆、雜糧雜豆和馬鈴薯等作物面積增加。據農業部對東北四省區57個縣382個農戶調查顯示,玉米種植意向面積為18.6萬畝,同比減少20%以上,主要改種高蛋白大豆,其中規模農戶調整意向更加強烈。

黑龍江是糧食生産第一大省,也是結構調整的重點省份。黑龍江省農委副巡視員李世潤説,今年繼續調減籽粒玉米麵積1000萬畝,發展蔬菜、鮮食玉米等特色作物1000萬畝;在糧食生産上重點穩定水稻生産,擴大高蛋白食用大豆面積;增加“北菜南銷”生産基地建設,打造一批蔬菜外銷基地縣。

同時,鼓勵引導農民發展食用菌、藍莓、榛子等高附加值特色作物。

一些基層幹部和農民擔憂,調結構就怕收穫時價格下降,這樣調了也可能穩不住。可見,調什麼,怎麼調,調了如何穩得住,都需要科學謀劃。按照農業改革的要求,今年春耕將穩糧、優經、擴飼,即穩定糧食作物、優化經濟作物、擴大飼草料,念好“調、提、聯、拓”四字經。“調”,壓減玉米麵積,今年力爭調減非優勢區籽粒玉米麵積1000萬畝,改種大豆、雜糧。“提”,優化品種結構,增加適銷有效供給,拓展特色高效供給。“聯”,推進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産業融合,延伸産業鏈。“拓”,推行稻田綜合種養,推廣間套復種高效種植模式,積極發展農産品加工流通業。

改變大水大肥猛藥

和往年相比,“綠色”是今年春耕的重點,也是難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離不開綠色高産高效技術模式和節水、節肥、節藥等綠色技術,節本才能增效,提質才能增效。然而多年來沿用傳統生産方式,農民種地習慣了大水大肥猛藥,改變舊習慣需要花大力氣。

經過努力,2016年,全國農藥使用量首次實現零增長,化肥使用量接近零增長。在此基礎上,今年春耕繼續開展綠色高産高效創建,選擇一批重點縣開展整建制創建,集成組裝一批節本增效、綠色發展、循環利用的技術模式,引領標準化生産。各地從區域突出環境問題入手,以新型農業經營為主體,因地制宜地配置低碳循環、節水、節肥、節藥和面源污染防治的技術和設施。

“我們園區有110畝地的西紅柿,今年我拿出約一半地施用中雍元素有機水溶肥,另一半作為對照,像往年一樣只用化肥。”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鴻春農業園區負責人陳新亮説,他讓技術員在定植前後分別施用有機水溶肥進行灌根和葉噴,發現較未使用的植株明顯長勢更好,病害更少,産量也提高了近三分之一,土壤也慢慢得到了改良。“據我們了解,現在不少菜農、果農都已經認識到有機水溶肥的重要性了。”

為解決水網地區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湖北省鄂州市峒山村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基地通過化肥減施、綠色防控、稻蝦共作、林下養禽等技術,構建了水體清潔型生態農業模式:利用“稻蝦互利共生”複合種養生態系統,實現水質改善和生態功能恢復;利用“葡萄、草、雞”立體種養,有效控制病蟲害發生,減少雜草9成以上;利用人工濕地水生植物對氮磷進行立體吸收。通過綜合種養,化肥用量下降3成以上,農藥用量下降7成以上。(記者 喬金亮)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