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齊了!中國改革的“四梁八柱”

2017-03-29 07:51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浙江義烏壓縮審批時限,外資主體登記3個工作日以內辦結。圖為來自阿爾及利亞的OTMANE在申辦營業執照。龔獻明攝(人民視覺)

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臺,對外開放佈局進一步完善。這一重要判斷,自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日漸為人們所熟悉。

“四梁八柱”,來源於中國古代傳統的一種建築結構,靠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撐著整個建築,四梁、八柱代表了建築的主要結構。古人可能想不到,這個詞今天會用來形容包括改革在內的制度框架。

過去幾年間,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格局日益清晰,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全面發力,主體框架基本搭建完成。過去3年間,全面深化改革完成了非常重要的打基礎工作。

3年“夯基壘臺、立柱架梁”

2013年11月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結號。同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會議召開,決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

“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廈的話,頭3年是夯基壘臺、選材備料、立柱架梁的3年,今年要力爭把主體框架搭建起來。這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性目標。這個階段性目標達到了,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就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2016年初,習近平這樣説道。

從時間上看,主體框架的搭建工作,恰如習近平所要求的那樣如期完成。

統計顯示,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共部署了總計616項重點改革任務。目前,中國在經濟生態領域改革、民主法制領域改革、司法領域改革、文化領域改革、社會領域改革、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都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

“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到2016年底,可以説與全面深化改革相關的頂層設計、規劃基本上都出臺了,尤其是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都已細化為具體方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可以説,這個推進速度是非常快的。”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編著的《中國經濟新方位》一書提出,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臺,是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突破;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全面鋪開,完善了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四梁八柱”的主體框架的構建,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里程。

該書認為,經過幾年的努力,國有企業、財稅金融、科技創新、土地制度、對外開放、文化教育、司法公開、環境保護、養老就業、醫藥衛生、黨建紀檢等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已全面鋪開。

在竹立家看來,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産黨始終以高度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真正在攻堅克難上發力。他認為,從時間上來説,改革也很緊迫,要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還需要繼續推動改革落到實處。

“一個都不能少”的宏大工程

早在2014年2月,習近平就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指出:“這項工程極為宏大,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

這意味著,面對這項系統工程,必須是各領域、各地方改革的立柱架梁工作全面推動,用一部電影的名字概括,就是“一個都不能少。”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十三五”規劃綱要順利通過後,各部門先後制定了20多部重點專項規劃,有關部門和各地方先後制定出臺了100多部各領域專項規劃,各地區也都制定了省級“十三五”規劃。

“這些規劃編制使我們非常清晰地知道,這5年中每一年大體應該做哪些事項。”何立峰説,從2016年的情況看,整個“十三五”期間規劃體系的“四梁八柱”已經確定。在規劃的引領下,各部門、各地方、各企業努力貫徹實施,階段性目標任務在去年已經實現。

在許多領域,這項工作都有了很高的完成度。

在司法體制改革領域,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基礎性改革、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等10項改革,奠定了法院系統改革的“四梁八柱”。

在醫療改革領域,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表示,2017年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路線圖、時間表細化為施工圖,建立五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包括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和綜合監管制度。“我們今年要把深化醫改的立柱架梁任務做好。”

在國企改革領域,2016年,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先後出臺了7個專項配套文件。除此之外,國務院國資委還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36個配套文件。“1+N”文件體系及相關細則,共同形成了國企改革的設計圖、施工圖。

而在全國各地,“四梁八柱”性改革也已基本出臺。

在江蘇,該省緊扣經濟體制改革主軸,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出一批標誌性、關鍵性改革舉措,努力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加快構建有利於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在2016年最後一個工作日,江蘇省委深改組還召開第19次會議,審議通過11個改革方案,涉及醫療保險、事業單位改革、群團組織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

在江西,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國資國企改革都頗有成效;“放管服”改革,打破許多行政藩籬;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為實體經濟注入新的發展動力;農業農村體制改革,釋放“三農”新的發展活力。在這個過程中,改革凸顯了含金量。

在山東,僅2016年該省省委深改組就先後召開10次會議,通過改革文件51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國企國資改革、金融改革、財稅改革、科技體制改革,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改革穩妥推進。

雖然主要部分已經完成,但“梁與柱”的建設一直在路上。例如,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2016年12月,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儘快把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來,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

制度生命力在於執行

“當前,制度的執行情況在各地不均衡,還不能完全滿足老百姓的期待。”竹立家認為,制度本身很重要,落到實處同樣重要。

2016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強調,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把落實黨中央經濟決策部署作為政治責任,黨中央制定的方針政策必須執行,黨中央確定的改革方案必須落實。

“改革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我們要在改革的推進進程中,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這樣才符合事物發展的邏輯。制度和政策的自我完善總是在路上。”李斌認為。

事實上,好的制度一旦開始推行,效果就是實實在在的、顯著的。例如在國企改革領域,大部分中央企業已經完成公司制改制,並設立了董事會、監事會等;一半以上企業開展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設立也在穩步推進;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國企也不斷發力,比如在去産能方面已成為主力軍,其成本在穩步下降、效率有所提升。

政府需要轉變職能。在竹立家看來,制度的落實還需要政府轉變自身職能,這依然是我們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問題。在不少地方,政府懶政庸政現象依然存在,嚴重影響著廣大群眾對改革的信心。“我們既要理清政府的權力清單,也要搞清楚政府需要提供的服務清單,讓老百姓知道,政府應該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群眾訴求需要回應。在許多地方,抓改革落實中,特別重視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做起,不斷提升百姓獲得感。例如,江蘇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普惠”的理念,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青海則始終把破解民生難題、推進民生項目擺在重中之重,彰顯改革的民生導向,醫療保障制度、戶籍制度改革、教育改革等穩步推進。

面對已然搭起的“四梁八柱”,無論中央還是地方,接下來需要的正是習近平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説的那句話——“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記者 劉少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