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黑土平地栽參 吉林農民“各顯神通”優化種植結構

2017-03-29 16:2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長春3月29日電(記者 段續)春耕時節,肥沃的黑土地裏不種玉米種人參。這是記者在吉林四平梨樹縣採訪時看到的新鮮事。在這個全國聞名的産糧大縣,農民們使出十八般武藝調整種植結構,在供給端創新生産,黑土平地栽參,就是其中一招兒。

十幾公頃的肥沃黑土地塊,四週建設寬體無支柱的現代化日光溫室,圍著中間的一片參地,整體投資近2億元。“溫室裏繁育優良草莓種苗,棚體還能擋風,為中間地塊的人參生産創造溫度適宜的無風環境。”梨樹縣興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興龍説。

作為項目投資主體,馬興龍和公司高管們十分樂觀。林地、山地地塊少、成本高,在這些地方栽參有可能對生態造成破壞。與之相比,擁有人參農田土栽培專利的興寶公司在大田裏種參,能有效降低成本。

“先流轉一部分土地,逐漸擴大規模,帶領更多農民掙錢。”馬興龍説。

農地種參,算起對比賬來讓人“驚掉下巴”:普通農民種商品糧玉米,一公頃賺個三五千元,興寶公司計劃三年完成10萬平方米的種植面積。“3年一個生産週期,10萬平方米參地能實現1億元左右的産值。”梨樹縣副縣長劉中文介紹説。

3到6年的成熟期,人參和西洋參套種,8年就能種兩茬。按照市場價來看,6年生的人參,品相好的數千元一棵。同樣一塊地,種人參和種玉米,效益天上地下。

除了平地栽參這種“高大上”的種植結構調整,扣大棚的老辦法也讓農民玩出了新花樣。

“白色海洋,致富銀行”,在四平市高家村,這是一句村民們口口相傳、耳熟能詳的順口溜。啥是白色海洋?站在高家村村部三樓的屋頂上,四面八方望不到邊的大棚,在陽光照耀下泛著耀眼白光,遠遠望去酷似一片白色的海洋。

“蔬菜大棚930棟,棚膜經濟280公頃,2016年全村總收入4500萬元,人均收入20400元。”梨樹鎮鎮長宋軍脫口而出一串數字,“既種糧又種菜,嘗到了種植結構調整的甜頭。”

就拿豆角來説,北京市場上頗受青睞的東北油豆角,最高價格20多元1斤,一個大棚一年至少能掙兩三萬元。大棚菜銷路漸旺,村兩委班子成立專業合作社,開始打造東北油豆角的高家村品牌。“提高産量、嚴控質量,用可追溯體系把每一根豆角、黃瓜都記錄在案,誰吃誰放心。”宋軍説,“咱已經有3個蔬菜品種得到了農業部‘三品一標’認證。”

“白色海洋”帶動起周邊勞務市場的紅火,維護、種植、採摘、包裝、物流……儼然成了東北的“小新發地”,蔬菜遠銷哈爾濱、瀋陽、大連。

“種植結構適當調整,既要保糧食安全,又得讓農民增收。”曾擔任過吉林省農委主任的吉林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任克軍説,和三農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他認為,被動改不如主動調,向上盯市場需求,向下盯供給結構,只要用心琢磨就不難。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