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煤改電讓我們過上了城裏人的生活”——北京農村煤改清潔能源見聞

2017-03-31 16:5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記者 馬岩、蓋博銘)2016年可謂是北京農村地區煤改清潔能源“大豐收”的一年,全年共完成663個村莊的“煤改清潔能源”任務,比原計劃多200個村莊。在剛剛結束的取暖季裏,新安裝的清潔取暖設備運行情況如何?它給農村帶來了什麼變化?帶著這些問題,記者來到北京房山區農村一探究竟。

“過去燒煤取暖時天天搞得灰頭土臉,連嗓子眼裏都是煤灰,家裏的地板、床、沙發上也總被灰塵覆蓋。政府為我們安裝了電力取暖設備後,這一切都變了,我平生第一次像城裏人一樣度過了一個乾乾淨淨的冬天。”68歲的房山區石樓鎮夏村村民賈振文對記者説。

他表示,自己一家五口人住著280平方米的兩層小樓,過去燒煤取暖一冬天平均也要花5000多元,如今用電取暖即便不扣除補貼也只花4000元左右,扣除政府補貼後,則只有約2500元。

與賈振文一樣,夏村全部1200多戶5000多名村民在去年冬季來臨之前完成了“煤改電”,過上了既省錢又清潔的生活。

“安裝前村民們將信將疑,安裝後紛紛叫好。”夏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志強説,為了動員村民配合“煤改電”,村幹部、黨員們不僅利用廣播、宣傳材料,還一戶戶地登門拜訪,向村民深入介紹電力取暖的好處。此外,幹部、黨員們以身作則,率先在自己家裏安裝電力取暖設備,以增強村民們對“煤改電”的信心。

他告訴記者,除安裝設備外,夏村還舉辦了4場電力取暖設備使用培訓課,每戶村民都有一名代表參加,從而使大家基本了解設備的操作程序並判斷簡易故障。此外,村裏還建立了售後服務站,24小時有專業技術人員值班,村民家中的取暖設備一旦出現故障,可隨時打電話報修。

距離夏村不遠的青龍湖鎮廟耳崗村188戶村民也在去年全部完成了“煤改電”工作。

“以前天天往爐子裏鏟煤、除煤灰都要弄得渾身臟兮兮的,衣服總得換洗,如今一件白襯衣穿兩個星期都一塵不染,生活質量真是提高了一大截!”46歲的廟耳崗村村民朱美榮説。

她告訴記者,以前燒煤取暖屋內溫度大概十五六攝氏度,而電力取暖卻能讓屋內溫度保持在20攝氏度以上,且一冬天取暖成本不扣除補貼也只有3000多元。

同夏村一樣,廟耳崗村同樣建立了24小時售後服務站,村民打電話後10分鐘內維修人員就能趕到。

房山區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劉寶忠介紹説,去年房山區共完成14個鄉鎮90個村莊的“煤改清潔能源”任務,為使村民“改得起、用得上、不反彈”,政府加大了補貼力度。以最廣泛使用的空氣源熱泵設備為例,市財政最高可補貼到每台1.2萬元,在此基礎上區財政還可以最高補貼每台1.2萬元,合計最高補貼2.4萬元,村民自己只需負擔最多3000元左右。運行補貼方面,在峰谷電價每戶補貼額度最高2000元(1萬度)的基礎上,增加白天取暖電價補貼,按0.1元/度,最高補貼500元。

然而,北京的“煤改清潔能源”工作並非一帆風順。據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村鎮建設處處長郭子華介紹,在2013年至2015年北京開展“煤改電”試點工作期間,給少量試點村莊安裝了直熱式電暖器,後經實踐證明,直熱式電暖器耗電量太高,不太適合推廣使用。於是,從2016年開始,北京市提出嚴禁安裝直熱式電暖器,同時全面推廣耗能低的空氣源熱泵,去年絕大多數“煤改電”農戶安裝的是空氣源熱泵,對於之前已經安裝直熱式電暖器的試點農戶,政府也在按部就班地更換為空氣源熱泵。

據悉,今年北京計劃繼續完成700個村莊的“煤改清潔能源”工作,其中,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房山、大興和通州7個區的所有平原村莊將基本實現“無煤化”。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