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科院:光電所精製工藝助力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發射

2017-04-14 16:41 來源: 中科院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4月12日,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實踐十三號衛星,這是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承擔了該衛星關鍵結構件研製工作,助力實踐十三號衛星發射。

實踐十三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抓總研製,是基於東方紅三號B平臺全配置的首發星。這顆衛星首次在高軌道上應用激光通信和電推進等技術,通信總容量達20G以上,超過我國此前所有通信衛星容量的總和,對推動我國商業衛星國産化進程及後續衛星載荷技術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實踐十三號衛星的順利發射還意味著為我國高軌衛星帶來革命性的技術突破:它首次採用電推進技術,電推進比衝是常規化學推進的10倍以上,可以承載更多載荷,同時減輕衛星自重,這樣就可以大幅減少衛星攜帶的推進劑。在電推進系統中,矢量調節機構在衛星發射階段對整個機構及推力器起到支撐固定作用,保證機構經受得住衛星發射階段極其惡劣的力學環境。此外,在衛星入軌後它還對機構進展解鎖展開,使機構能夠正常開展工作。

光電所精密機械製造中心憑藉在精密機械製造領域的先進經驗和特有優勢,完成了實踐十三號衛星電推進矢量調節機構機械結構件的初樣階段到正樣階段研製,也是國內唯一完成該結構研製的單位,並保證其精度要求。

光電所精密機械製造中心自2011年始著手該項目的結構件研製加工,專門成立項目攻關小組,從材料特性分析、工藝參數及工裝設計等方面展開技術攻關,經過多次實驗驗證,突破了高精度弱剛性機械結構件的加工關鍵技術,最終完成了電推進矢量調節機構機械件的研製加工,保證了項目的順利進行。

目前,光電所精密機械製造中心已成功解決高精度弱剛性結構件、高精度軸係結構、高精度薄壁結構件等加工難題,從事空間站核心倉、光學倉以及火星項目中的精密機械零部件研製,開展儀錶級鋁基碳化硅材料的精密加工技術方向,同時具備研製高精度轉臺的能力。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