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天舟一號瞄準“零窗口”發射

2017-04-19 20:4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海南文昌4月19日電(記者 梅常偉 曾濤 王楠楠)天舟一號發射進入倒計時,文昌航天發射場“01”號指揮員王光義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發射場系統已做好充分準備,有能力有信心確保“零窗口”發射取得成功。

發射瞄準“零窗口”

發射窗口,是指適合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的時間範圍。這個時間範圍是綜合考慮任務性質、發射任務安排、場區天氣狀況等多種因素確定的,其長度和精度因任務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有的以天計算,有的以小時計算,有的則以分秒計算。

此前,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的長征七號、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因為具有試驗性質,都沒有採取“零窗口”發射。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起飛時間精確到秒,將是名副其實的‘零窗口’發射。”王光義説,這是根據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需求進行科學精確計算的結果。

目前,天宮二號運行在300多公里高的近地軌道上,速度約為7.9公里每秒。火箭起飛時間每提前或推遲一秒,自動交會對接的難度和風險都會隨之增加。

“最嚴苛也是最理想的情況,是火箭一秒不差準時起飛。”王光義説,“零窗口”發射將確保飛船準時準點入軌。

應急處置預案已多次完善

為有效處置發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故障,發射場組織相應系統進行專題研究,針對每一種故障模式寫清故障判據、明確指揮協同口令、制定應急處置措施,並組織多次演練驗證,積累了應急處置經驗。

發射任務準備期間,各分系統指揮員按設備按崗位進行全系統比對分析,梳理出70多項狀態變化,改進地面設備20余處,優化測試流程10余項。

尤其是針對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中發現的問題,發射場專門就發射前6分鐘可能出現的故障模式處置,組織3次研討,進一步優化指揮發射流程,並實施了應急預案驗證試驗。

“每研討一次,各系統的認識就更深入一步;每試驗一次,大家的配合就更默契一些。”王光義説。

多措並舉確保萬無一失

除了在應急預案上做好充分準備,發射場還多措並舉,著重加強質量管理。

年初,他們派出30余名骨幹集中一個月時間參加火箭出廠測試,以便工作人員準確掌握産品研製和質量情況,進一步吃透技術狀態,提高任務期間測試操作水平。

發射場還立足任務特點,組織識別出56項技術狀態變化,逐一分析影響,制定對策措施;識別系統級風險35項,涵蓋崗位人員、設施設備、文書軟體、環境場地和組織管理等方面,制定150余條風險預防措施、近120條監控措施,形成了一整套涵蓋人員、産品、設備的安全管理體系。

氣象系統根據海南近40年來的氣象數據,針對雷電、淺層風、高空風等影響發射的重要天氣因素,進行專題技術研究和氣候背景特徵分析,實施場區精細化預報,短時預報準確率達到90%以上,能夠提前1小時準確預報,為“零窗口”發射提供可靠的氣象條件支持。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