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開局“溫暖” 平穩向好——從就業數據看中國經濟新氣質之八

2017-04-24 18:5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記者 徐博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今年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規模繼續擴大,達到334萬人,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6萬人;從調查失業率來看,3月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都比2月末有所回落,處於較低水平,可謂開局“溫暖”,平穩向好。

用工回暖,返崗率高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100個城市人力資源市場供求數據的分析,一季度市場招聘人數同比增長了7.8%,求職人數同比增長了2.1%,求人倍率(崗位數與求職人數的比)是1.13,求人倍率同比上升了0.06。

“通俗地講,就是市場招聘需求的增長快於求職人數的增長。”人社部副部長張義珍説,“在這當中,製造業的需求有明顯好轉,用工需求同比增長了9.3%,與總體需求的增速相比,高了1.5個百分點。”

同時,人社部對3314家企業進行的調查問卷顯示,春節前員工的總量為193萬人,截止到正月二十,返崗員工189.2萬人,達到節前的98%以上。一季度末,員工的總數達到201.9萬人,比節前增長了4.6%,多地反映今年節後的員工返崗率總體比去年同期高出1至3個百分點。

此外,人社部對500個村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監測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在外務工的人數為27.9萬人,同比略減了2.1%。但就地就近的就業持續增長,一季度末,本地非農就業的人數為6萬人,同比增長了7.1%。

“這幾組數據與宏觀經濟數據透露出來的信息比較一致。”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説。我國的GDP增速從去年前三季度的3個6.7%,到第四季度的6.8%,再到今年一季度的6.9%,劃出了一條平穩的上揚曲線,大大促進了就業的增長。

此外,固定資産投資、進出口總值、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等與就業密切相關的數據也好于預期,對就業也産生了很強的拉動作用。

利好不斷,保障重點群體

面對795萬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人社部日前啟動為期兩個月的城市聯動招聘活動。據初步統計,已有140家省市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報名參加,聯合網絡招聘大會預計有10萬家以上用人單位參加,提供不少於130萬個崗位信息。

在“三去一降一補”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形勢下,去産能職工安置工作基本上平穩有序,2016年總共安置72.6萬人。“今年一季度,去年應該安置還沒有安置的職工絕大部分已得到了基本安置。”張義珍説。

近日,人社部、國家發改委等5部門發佈的《關於做好2017年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産能中職工安置工作的通知》明確,確保為每位分流職工至少推薦3個就業崗位。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劉燕斌指出:“意見提出的背景,一是針對當前就業形勢及其發展趨勢,繼續穩住就業基本盤,進一步改善民生;二是針對部分地區、部分行業、部分群體在就業中面對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採取措施,抓好重點群體工作,防範失業風險,守住底線。”

“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過程中,新舊動能的接續與新舊業態的更替必然伴隨著勞動力需求結構的改變。意見順應並服務於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這個主線,以求人力資源供求更加匹配,最終實現人盡其才。”劉燕斌説。

堅守底線,破解難題

就業既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的底線。儘管開局“溫暖”,今年的就業形勢仍然錯綜複雜,總量壓力依然很大:2017年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有1500多萬人,扣除自然減員騰退的崗位數,還需城鎮新增就業1000多萬人。同時,還要為去産能職工安置、失業人員再就業留出空間。

此外,在經濟回暖期和轉型期,普工難招的壓力反彈,技術技能等各類人才短缺的矛盾加劇,而與此同時,一些大齡低技能勞動者、部分高校畢業生仍然就業困難,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顯。

“雖然困難和挑戰不少,但是我們也有不少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周天勇説,從宏觀層面看,我國經濟發展具有良好支撐條件,穩增長政策效應將繼續發力,經濟有望實現6.5%左右的中高速增長。

“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改革紅利持續釋放,一些新業態、新動能正在形成,這些都將拓展就業增長空間,增強經濟對就業的拉動能力。”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説。

此外,我國已形成了一整套積極就業政策,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也不斷完善,促進就業的效果將進一步顯現。專家認為,綜合這些有利因素,實現就業平穩向好不成問題。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