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特寫!李克強冒雨考察“新”“舊”開封:
這3句話真給力

2017-05-09 07:57 來源: 猛犸新聞客戶端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開封過去以‘古’聞名,今天通過自貿區要以‘新’出彩。”5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到河南開封考察,在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總理説出了這句話。為何總理會來到開封,站在會仙樓遠眺,眼前的棚戶區景象仿佛是河南棚改現狀的一角;來到中聯重科産業園了解,傳統工業通過創新而充滿活力的實事,好像是河南産業發展轉型的體現;創新發展顯露“開”的鋒芒,文化經脈展示“封”的傳承,這座古城開與封的融合,或許就是古老河南當下前進的縮影。

“古城修復是歷史責任,而老城區居住環境改善是迫切需要,二者不可偏廢。”

站在會仙樓,南北遠眺,八朝古都開封的核心城區盡收眼底。北面,細雨中的新造的七勝角古建築商業中心,與周圍清明上河園、翰園碑林等景區配合的相得益彰;南面,一片高度不超過5米的年久棚戶區一覽無余,各色平房坐落縱雜狹長的小道中,有“年代”的味道,但更顯“破敗”之感。

(新華社圖)

(會仙樓)

5月8日上午的細雨中,來到河南開封考察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正是站在會仙樓上,注視著眼前的這座古都。一北一南,一“新”一“舊”,對比明顯,若是二者融為一幅畫卷,取名“開、封”,恐怕再合適不過。

開是前進發展,封是保留維護。對於歷史文化名城開封來説,這二者融合,正是如今開封變化要同時兼顧的。而保護古城風貌與改善老城區居住環境任務同樣繁重。“古城修復是歷史責任,而老城區居住環境改善是迫切需要,二者不可偏廢。”登高後,李克強總理説。

因是古城,開封市區如今還留有多處棚戶區,改造棚戶區,是開封發展的必由之路,而一次次棚戶區的成功改造,也讓古城一次次增添新的魅力。如今已經成為開封新名片“七勝角”,曾經也是棚戶區地帶,開發後,那片土地恍如煥發新生。

而總理視察開封的這片棚戶區所在的轄區內,有著救苦廟、普濟寺等多處歷史文物資源,北宋時大晟樂府也所在此處。若被合理開發改造,誰説不是下一個開封的名片呢?

其實為改善人民群眾居住條件,2012年以來,開封就實施建成區內各類棚戶區改造,截至目前,已改造房屋面積1246萬平方米,7.3萬戶,其中古城區內256萬平方米,3萬戶。開封市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計劃改造各類棚戶區房屋面積265萬平方米,2.08萬戶,力爭到2020年年底基本完成建成區內各類棚戶區改造。

(李玉鑫拍著沙發説,李克強總理來我家就坐這兒,我現在還暈乎乎的,總理怎麼會來我家呢?)

(李玉鑫家的小院)

開封的棚戶區存在與改造現狀,仿佛是“河南縮影”。河南一座座古老的城市中,哪個不和開封一樣存在著棚戶區,存在著百姓居住亟待改善的任務呢?

“你們希望棚戶區改造嗎?”“你們希望棚戶區改造後回遷嗎?”李克強總理在開封棚戶區的普通百姓家問出這樣的話,足以看出他對開封、對河南如今棚戶區改造,對百姓居住環境的關心。

近年來,河南棚戶區改造締造出了“河南速度”、“河南模式”。2016年河南省實際開工棚戶區改造36.91萬套,超過目標任務。

2017年,河南省全省計劃在上一年度新開工棚戶區改造36.9萬套(戶)基礎上,再新開工棚戶區改造42萬套(戶),基本建成30萬套。

河南省住建廳住房保障處處長董海立曾在接受採訪時説,今年中央下達河南的棚戶區改造任務是42萬套,截止到4月底已開工是22.48萬套,開工率達到了53.5%,有9.78萬套通過貨幣化安置,佔到已開工總量的43.5%。對開工量超過兩萬套的城市,將重點跟蹤督導,項目進度慢的要通報直至約談。

“開封過去以‘古’聞名,今天通過自貿區要以‘新’出彩。”

“開封過去以‘古’聞名,今天通過自貿區要以‘新’出彩。”在開封考察時,李克強總理來到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綜合服務中心,他説出了這樣的話。

伴隨著河南自貿區的落地,河南迎來的新的發展機遇,這種機遇前所未有,對於開封而言,這就像是吹來的東風,趁勢而上,讓古老的河南文化,有更多機會展露世界。

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通過"放管服"改革,新登記註冊企業時間縮短4/5。總理説,開封既不沿海又不沿邊,但通過自貿區試驗照樣創出了一流經驗。

這裡在三證合一、五證合一基礎上,按照國務院多證合一要求,整合為二十二證合一,以減證帶動簡政。總理稱讚,創建自貿區目的是打造改革開放高地,最終要讓審批程序越來越簡,監管能力越來越強,服務水平越來越高。

作為河南省的試點,開封市“二十二證合一”改革,無論是整合證照的數量,還是信息化的先進程度,都成為領跑全國的開先河之舉,必將實現河南省商事制度改革新的突破。

“簡政放權,是力打造城市經濟發展‘軟環境’的關鍵之一,開封的做法如今已經成為各界關注焦點。”中國産業集聚研究專家、河南廣電全媒體特約評論員楊建國説,這一點的改革與創新,為開封釋放出了放出巨大紅利,也為全民創業、擴大就業、升級結構起到重要支撐。

在楊建國看來,自貿區最大的紅利之一,就是擁有先行先試、制度創新等條件,而開封抓住了這個紅利,借自貿東風,揚發展大船。

“利用好自貿區的優勢去發展社會經濟建設,明顯可看出開封這方面已經發力,而未來,開封還可以利用自貿區,有更大發展,那就是打出特有的‘文化牌’。”楊建國説,作為“一帶一路”上著名的旅遊城市,開封有明顯的“文化”優勢。

楊建國稱,文化發展正形成多元化、多思維的系統。文化與經濟社會結構轉型和産業結構升級結合在一起。鄭州、洛陽、開封都有非常悠久的文化,而通過自貿區進行文化輸出,就是變相的進行另一种經濟産業發展,而這種今後文化産業的締造,會更為長久,因為文化與歷史一樣,是永遠的寶藏。

農業現代化需要大馬力拖拉機,“中國製造2025”更需要大馬力發動機。

在開封,“新”與“舊”這組“反義詞”,體現在民居環境,體現在古老文化和“時尚”自貿區,還體現在了産業發展升級。

李克強總理在考察中聯重科開封工業園時,在企業開發的工程機械物聯網雲平臺大屏幕前駐足良久,詳問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工程機械大數據。獲知今年1至4月其活躍度大幅上揚,總理説,這印證了工程開工率提升和整體經濟數據走強。

中聯重科開封工業園,從事著穀物聯合收穫機、玉米聯合收穫機、大中型拖拉機等農業機械産品的研發、生産、製造、銷售及服務。如今這家企業,已取得了13項省級科學技術創新成果,98項自主知識産權,其中獨佔專利9項。形成了907種拖拉機資源、167種小麥機資源、30種玉米機資源的積累。

2016年,中聯重科開封工業園克在行業整體低迷的形勢,經營業績依然逆勢增長,實現産值19.8億元,利潤1.27億元。

一個曾傳統的裝備製造機械企業,運用著流行的大數據分析,這“舊”與“新”的結合,讓企業更有生命力,這不就是轉型升級的寫照之一嗎?

在中聯重科開封工業園,走在生物制料機前説,秸稈産業是個很重要的産業,秸稈資源化利用應該引起重視,秸稈是個大産業,是“金山”。

總理過去考察東北時提出要在製造大馬力拖拉機上實現突破。此後國産拖拉機一路加“馬”。此次考察,總理在開封産業園登上一輛自主生産的230馬力拖拉機,他説,農業現代化需要大馬力拖拉機,“中國製造2025”更需要大馬力發動機。

“總理提出的方向是‘大馬力拖拉機’,並且強調企業‘一定要發揮大國工匠精神’。前者指的是傳統産業,要做好産業升級,通過技術創新向産業鏈的高端方向升級;後者指的是傳統産業要全面提升質量水平,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楊建國分析。

創新,是本次李克強總理考察時的又一核心關鍵詞,從秸稈産業,到大馬力拖拉機,再到物聯網,離不開的就是創新。

2016年,河南省打響轉型發展攻堅戰,裝備製造行業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通過工藝創新、産品創新,從生産端入手,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00億元。

“河南,已經建立並正在完善立體科學的産業體系和産業生態。通過此次李克強總理的考察,可以看出,以中聯重科為代表的企業,在開封,在河南已經為轉型創新起了好頭。”楊建國説,今年4月,河南先後舉行了“集聚區觀摩”和“産業發展座談會”,而主題就是産業提質轉型升級。在這個重要時間關口,李克強總理來到河南,除了看自貿區外,也給河南製造、河南産業提質轉型發展這個大命題,打了強心針。(肖萌/文 沈翔/圖)

234.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