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政府採購充滿“陽光的味道”

2017-05-11 07:2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政府採購事關公款去向,更關涉公共財政的品質,必須在公開與監督中用好每一分錢

政府採購信息公開的腳步,正悄然向縱深邁進。日前,財政部發佈相關通知,要求集中採購機構應切實推進協議供貨和定點採購信息公開;自今年9月起,除按規定在中國政府採購網及地方分網公開入圍採購階段信息外,還應公開具體成交記錄。

當前,我國政府採購總規模已突破兩萬億元,被稱為“全球最大的公共採購市場”。在採購體量日漸龐大、採購品種日趨繁多的背景下,如何花好每一分資金,無疑是十分重要的課題。我們常説,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早在15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即提出“三公一誠”原則:政府採購應當遵循公開透明原則、公平競爭原則、公正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這其中,“公開透明”排在首位。政府採購法施行以來,“集中採購變成集中腐敗”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政府採購信息的透明度,也因此備受關注。

不久前,中國社科院發佈的2016年《政府採購透明度評估報告》顯示,竟有12個地級市“零公開”交了白卷。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面對媒體採訪,一些地方選擇以“零回應”對待“零公開”。此外,有些地方雖然進行了採購信息公開,但普遍存在選擇性披露、象徵性披露、延遲性披露等痼疾;還有一些地方,業已公開的採購信息自相矛盾、漏洞百齣,令人難以信服。種種形式主義、敷衍塞責,背離了政府採購信息公開的初衷,不僅不符合相關規定,也損害了公眾的知情權、監督權。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政府採購事關公款去向,更關涉公共財政的品質。正因此,需要讓政府採購的每一分錢,都帶著“陽光的味道”。要避免瓜田李下,讓採購人或受其委託的採購機構把錢花在刀刃上,其中的關鍵一環,就是及時公開真實的採購信息。根據財政部此次通知要求,從採購項目公告、採購文件,到採購項目預算金額,再到採購結果、採購合同……所有的採購項目信息,都應該一一公開。如果信息公開走了過場、粗枝大葉,勢必會影響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進而消解公開的意義。

公開採購信息是避免採購腐敗的重要一步,但也難以一招制敵、一勞永逸。為最大程度減少採購亂象,還應將“雙隨機一公開”落實到位。按照制度設計,財政部依法實施政府採購監督檢查時,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並及時公開抽查情況和查處結果。同時,審計機關、監察機關認真履職,也能有效增強震懾力。對該公開不公開的採購機構,亮起問責之劍;對在採購中存在違法犯罪行為的採購人,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才能管住不安分之手,讓政府採購運行在陽光下。

從採購機構主動曬採購信息、嵌入內控管理環節,到監管部門全面推進政府採購管理轉型、構建結果導向的政府採購監督機制,再到激發公眾參與熱情、讓監督發揮效力……合力之下,政府採購正朝著少花錢多辦事的方向穩步前行。當政府採購全流程都充滿陽光的味道,政府公信力必將得到更大提升。(王石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