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中國擔當

2017-05-14 07:24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上圖從左至右依次為:

圖一:無人機航拍的“一帶一路”峰會主會場——北京雁棲湖。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圖二:北京街頭的“一帶一路”峰會標誌花壇。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圖三:北京天安門廣場花團錦簇迎盛會。 本報記者 翟天雪 攝

圖四:甘肅敦煌鳴沙山,遊客體驗大漠駝隊。 新華社記者 陳 斌 攝

圖五:肯尼亞採用中國標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有關國家的積極響應。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體現了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的發展理念,彰顯了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責任擔當。

早期收穫碩果纍纍

得道者多助。“一帶一路”倡議,以古絲綢之路為紐帶,以互聯互通為基礎,以實現命運共同體為目標,適應了各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多樣性,順應了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期望發展的共同訴求。倡議甫一提出,國際社會應者雲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有29位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出席,130個國家派出正式代表,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國際貨幣基金總裁、世界銀行行長在內的60多個國際組織負責人與會,充分顯示了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的高度認同。這與“一帶一路”3年多來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的豐富成果是分不開的。

在政策溝通方面,在高層推動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家戰略、發展願景、總體規劃等實現有效對接。截至去年底,已有100多個國家表達了對共建“一帶一路”的支持和參與意願,目前已與3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46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

在設施聯通方面,中國推動各國互聯互通法規和體系對接,已與“一帶一路”沿線15個國家簽署了16個雙多邊運輸便利化協定,在73個陸上口岸開通了356條國際道路運輸線路。在交通項目建設方面,包括中老鐵路、匈塞鐵路、中俄高鐵、漢班托塔港、瓜達爾港等在內的一大批標誌性項目建設取得顯著進展,立體化的設施聯通網絡躍然眼前。

在貿易暢通方面,3年多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聯絡越來越密切。數據顯示,在全球貿易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去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總額9478億美元,服務進出口總額1222億美元。

在資金融通方面,中國已與22個沿線國家和地區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總額達9822億元人民幣,並與8個國家簽訂了邊貿本幣結算協定或一般貿易和投資本幣結算協定。亞投行已為9個項目提供了17億美元貸款,絲路基金已簽約15個項目。

在民心相通方面,為便利人員往來,中國與沿線55個國家締結了涵蓋不同護照種類的互免簽證協定。截至去年底,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30個中國文化中心,在沿線國家共有46萬人通過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學習漢語。

公共産品源自東方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世界都在問:中國成為大國、強國後會幹什麼?中國發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給出了旗幟鮮明的回答,“一帶一路”倡議秉承的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倡導和推動的是開放、合作、發展與和平。可見,“一帶一路”是典型的非排他性、非拒絕性和非競爭性的公共産品。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反全球化思潮抬頭,孤立主義、保護主義盛行。在這一背景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從推進全球共同發展的高度,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這一倡議確立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給未來全球經濟治理的優化和改革指明了方向。它旨在改變在全球經濟治理中少數國家説了算的情況,有助於確保多元主體享有更為平等的機制參與權和規則制定權。這是源自東方的國際性公共産品,是世界各國發展所急需、小國沒有能力提供、西方主要大國未能提供的公共産品。

“一帶一路”是世界經濟的增長引擎。中國的發展,得益於開放和合作。中國願意將自身的成功經驗與各國分享,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一帶一路”倡議作為21世紀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管總規劃,就是要把中國發展的能動性與外部世界發展的需要連接起來,把各國國內規劃與外部建設連接起來,把各國資源能力與國際融資支持連接起來,在“一帶一路”這個大平臺上互聯互通,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建設、共享紅利。實踐證明,“一帶一路”正在驅散“逆全球化”的陰霾,為增長低迷的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

去年11月和今年3月,“一帶一路”倡議分別寫入第71屆聯合國大會決議和聯合國安理會第2344號決議,呼籲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載入聯合國文件,彰顯中國貢獻的公共産品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

順應大勢匯聚力量

“一帶一路”提出了一個大思路,提供了一個大平臺。共建“一帶一路”確定的五大方向,猶如中國拋出的五條彩帶,把五大洲的各國緊緊團結在一起。“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主體共建框架,為各國參與“一帶一路”合作提供了清晰的導向。

老撾國家主席本揚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高度契合,拉近了區域內各國的距離,加強了區域內的互聯互通,為包括老撾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創造了發展機遇,必將給各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認為,“兩廊一圈”與“一帶一路”建設對接,將為兩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深入參與到區域及全球價值鏈生産創造更多機會,提升産品和産業的附加值。瑞士聯邦主席洛伊特哈德指出,“一帶一路”有助於促進沿線國家減貧和改善民生福祉,強化歐亞大陸貿易和人員往來。

國際頂級智庫看好“一帶一路”所倡導的合作前景。布魯金斯學會、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歐洲與全球經濟治理實驗室等智庫的研究均認為,“一帶一路”能夠為沿線國家帶來普惠效應,並將逐步改變國際秩序。世界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表示,“一帶一路”將重塑全球化新格局,是創造和引領世界趨勢的決定性力量。意大利主流媒體稱,“一帶一路”已成為全球化的同義詞,將開啟全球化進程新時代。

總之,“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大勢,把各方力量匯聚起來,開闢增長新動力,探索發展新路徑,是一項造福全人類的偉大事業。“一帶一路”給世界帶來的是滿滿的正能量,彰顯的是中國完善全球治理的智慧和擔當。(徐惠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