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礦工到“經營者”

2017-05-29 17:0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濟南5月29日電(記者 陳灝)很多人對國企的印像是“鐵飯碗”“大鍋飯”,記者日前卻在山鋼集團金嶺鐵礦侯莊礦看到,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侯莊礦舊的分配製度被打破,收入與勞動效益相挂鉤,礦工成為精打細算的“經營者”。

在侯莊礦的採礦工段,礦工的崗位工資、效益工資及各種補助津貼全部被納入績效考核。工段長蔣強告訴記者,這意味礦工沒有了保底收入,每分錢都得通過勞動來掙。他説:“以前是幹多幹少差不多,幹好幹壞一個樣。現在工資從零開始算,不幹活就沒錢拿。”

在這裡,每一噸礦石、每一米進尺、每一度電都明碼標價。採礦産生的收益減去消耗的成本,就是班組和礦工的收入,每天“進賬”多少一目了然。如果沒有産量效益或工時效益,即使出勤8小時,礦工一天的收入也可能為零。

這一轉變,讓許多礦工學會了“省吃儉用”。鏟運機司機耿家義發現,井下巷道拐彎處的岩石棱角經常磨壞鏟車電纜。他特意加裝了防護設施,花在電纜上的成本一下子就降了下來。他説:“以前電纜磨壞了不心疼,現在要自己掏錢,當然要多加注意。”

“現在不能悶頭幹活,要學會算賬。”深孔鑿岩工許學春説,要想多拿點錢,不僅要控製成本投入,也要提高勞動效率。他説,原來一個班平均進尺25米,現在他能打到37米;鑿岩機笨重,以前“搬家”需要8小時,他改進了“搬家”流程,“搬家”完還能繼續幹兩小時的活。許學春笑著説:“多幹一個小時,就是一個小時的錢呢。”

“分配製度改革後,大家的成本觀念、效益觀念、市場觀念普遍增強,責任感和進取心都有了明顯的提升。”侯莊礦礦長耿慶敏説,如今礦工的業績、單位經營效益和個人的收益完全捆綁,“人人都是經營者”催生了從“要我幹”到“我要幹”,從“跟著幹、等著幹”到“主動幹、算著幹”的大轉變。

礦工的收入也從原來的“大鍋飯”,逐漸拉開了差距。即便是同一個生産班組,員工之間月收入相差也十分明顯,多幹活、少“花錢”的員工收入明顯高了起來。鏟車司機畢波濤説,他原打算買一輛10萬元左右的車,但因為頭腦靈活善於“算著幹”,收入比原來高出不少,最終他提了一輛17萬元的車。

人人都是“經營者”,使侯莊礦的採礦效率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耿慶敏介紹,今年一季度,侯莊礦超計劃30%完成採礦指標。在採礦成本大幅度下降的同時,單機出礦效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0%。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