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專訪:以開拓進取精神打造中德合作“升級版”
——訪中國駐德大使史明德

2017-05-30 16:0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柏林5月29日電(新華社記者 嚴鋒 張遠)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29日在柏林接受中國駐德媒體聯合採訪時,回顧並高度評價了中德建交45年來雙方關係的發展,表示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兩國不僅要創新合作體制機制,更要突破思想觀念制約,以開拓進取精神打造中德合作“升級版”。

史明德説,今年是中德建交45週年。45年來,德國從一個分裂的國度,成為統一、綜合實力最強的歐洲大國,中國則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成為負責任的世界大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45年來,中德關係經受住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雖然有過起伏和低谷,但總體上保持了持續發展的勢頭,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促進了中歐關係發展,是名副其實的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

史明德説,當前中德關係總體上是好的,在中歐關係中繼續發揮著引領和穩定錨作用,而歐洲正面臨複雜形勢,世界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多。在這種背景下,李克強總理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同默克爾總理舉行兩國總理年度會晤,對中歐及中德關係具有重大意義。中德將以訪問為契機,對外發出推動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的積極信號。

關於中德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史明德表示,中德雙方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並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2015年和2016年,德國聯邦教研部和中國科技部分別發佈了旨在加強同對方國科研創新合作的國別戰略。此次李克強總理訪德期間將同默克爾總理一道出席“中德論壇-共塑創新”併發表演講,為中德在人才、技術、資金、成果轉化和推廣等方面合作指明方向。

史明德説,科技創新是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強大動力,中德科技部門、産學研各界以及企業都應有遠大目光,創新合作方式,擺脫思想束縛,展開更深入的合作,帶動兩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進步。德國企業有科技,但市場相對較小;中國市場大,人才、資本及政策優勢強。兩者若實現強強聯合,將創造無限可能。

在談到歐盟和德國在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義務方面的進展和態度時,史明德指出,歐盟切實履行《議定書》第15條義務是中方主要關切。履行第15條義務是歐盟和德國應盡的國際義務,關係到中歐經貿合作大局,也關係到世貿規則的權威性。我們注意到,歐方正商議提出要採用反傾銷新方法。無論新方法是什麼,都應科學、公正、合理、透明,不能形成新的歧視。

史明德説,在當前國際自由貿易面臨保護主義威脅的情況下,中歐雙方更應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不久前德國外長加布裏爾在北京同王毅外長會談時就該問題做了積極表態,他表示各方都應履行《議定書》第15條義務,同時歐盟有關法律的修訂不應針對和歧視任何國家,應當符合世貿組織規則。我們認為,這是德國政府的一種負責任態度。中方希望歐盟儘快全面徹底履行第15條義務,並願看到德國繼續發揮積極影響。

針對德方在中德經貿投資領域的一些不同看法,史明德強調應辯證地看待中國的市場開放。首先,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其開放是一個漸進有序的過程。如果橫向看,中國目前的開放程度和標準可能趕不上德國,但如從歷史角度縱向看,中國這30多年的開放程度和幅度在全世界都是第一位的。其次,同德國相比,中國對外開放、市場準入的水平本就不在同一起跑線上。德國工業化一百多年,中國才幾十年,中方仍處於“追趕”階段。要求雙方絕對對等,既不合理,也不現實。第三,中國開放的時間不長,但是開放的領域在不斷擴大,速度在不斷加快。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絕不會關上。

史明德表示,希望德方能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國市場開放問題。中方高度重視德國企業在市場準入和政府採購等問題上的關切。許多都是中國發展中的問題,將在發展、改革和不斷完善過程中得到解決。中方堅持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中國人常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我們這樣説,也會這樣做,這符合我們共同的利益。

史明德説,也要看到,不少中國企業反映德國市場也存在準入以及不公平競爭問題。在德中資銀行放貸額度受限,中醫藥市場準入門檻高和中醫醫師行醫資格受限,建築業、基礎設施、信息技術等領域公共招標程序複雜,獲取信息渠道不暢。希望德國政府放寬上述行業的市場準入條件,提高政策透明度,鼓勵公平競爭。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