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三年有成”與“黃金搭檔”
李克強描繪中德創新合作新圖景

2017-06-03 10:57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人常説,三年有成。”

三年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訪問德國期間,兩國發表以“共塑創新”為主題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李克強稱,這是迄今為止中德之間內容最為豐富的一份共同文件,也是指導兩國中長期創新合作的管總規劃。

三年後,李克強在柏林出席“中德論壇—共塑創新”併發表演講時,系統回顧了三年來兩國在創新合作中結下的“果實”,並以“三年有成”為兩國創新合作的當下與未來定下基調。

當地時間6月1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出席“中德論壇─共塑創新”併發表演講。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例如,兩國有關部門分別發表《中國戰略》《德國戰略》,開創了大國科技合作的先例;兩國合作建設的首條“工業4.0”示範線在瀋陽落地,這是“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對接的果實;中車集團與西門子公司聯袂生産的地鐵機車出口到美國、巴西等國,展現出三方合作的生命力;兩國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創“2+2”合作模式,搭起了科研成果與市場應用之間的“高架橋”等。

在這份成績單面前,李克強評價道:“強有力的創新夥伴關係,為中德務實合作裝上了大功率‘引擎’。”

“如果説雙方在三年前提出《中德合作行動綱要》是兩國創新合作的‘路線圖’,而此次李克強的演講,無疑將中德下一步創新合作繪製出更為清晰的圖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説。

他表示,“在當前國際形勢不確定因素增多、‘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的背景下,雙方向世界發出一個積極信號——中德是在用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推動多邊主義、自由貿易,維護現有經濟秩序。”

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中德經貿關係,儘管外界多數給予積極評價,卻亦存在部分猜疑。例如中德合作的黃金期已過,現在兩國的競爭性日益凸顯。甚至有德國人擔心,兩國在裝備製造業合作中,中國會將其核心技術奪走,使其失去競爭優勢。

而在1日的演講中,李克強強調,“在創新合作中,中方嚴格保護企業知識産權,不要求強制轉讓技術。”

當地時間6月1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出席“中德論壇─共塑創新”併發表演講。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際學部副主任周弘告訴中新社記者,先進的裝備製造業一直是德國的傳統優勢,有些人或許對知識産權保護過於敏感,總是擔心在合作中失去競爭力。“但中國又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國,市場前景廣闊,合作與不合作,機遇就在那裏。”

“李克強總理的這番講話,無疑給那些擔心的人吃了一顆定心丸,正面回應其擔憂,消除其困擾。”周弘説。

數字或可説明一切。近些年全球貿易持續低迷,而中德雙邊貿易總體保持穩定。據德方統計,去年雙邊貿易額達1700億歐元,中國首次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國,雙邊貿易佔中歐貿易的30%。兩國貿易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逐漸提高,德國對華出口中機電産品和化工産品約佔80%,自華進口中機電産品約佔三分之二。兩國投資合作由“單行道”進入“雙向道”等。

對此,李克強稱,中德創新合作堪稱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合作的典範,在中歐創新合作中發揮引領作用。

而出席論壇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亦強調,德中兩國利益契合點眾多,都主張自由貿易和開放經濟。德方讚賞中方不斷放寬公平市場準入,著力保護知識産權,願同中方打造創新政策平臺,對接創新和高科技發展戰略,促進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在重點領域加強互利合作。

“黃金搭檔”,是中國總理對兩國創新合作的積極評價。

李克強指出,德國基礎研究領先,科技實力雄厚,發明創造眾多,工匠精神蜚聲世界,是公認的創新強國。中國市場規模巨大,人力資源豐富,産業體系齊全,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在創新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德創新資源稟賦高度互補,可謂創新合作的“黃金搭檔”。

當地時間6月1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出席“中德論壇─共塑創新”。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馮仲平注意到,在這一新“稱謂”的基礎上,李克強提出雙方要握牢創新合作的“方向盤”、明確創新合作的“路線圖”、重塑創新合作的“生態圈”、挂上創新合作的“加速擋”、為中德創新合作添加“助燃劑”。

“這‘五大願景’用生動的詞彙表述出來,足以勾勒出未來中德創新合作的完美輪廓——兩個世界重要經濟體將在未來應對共同挑戰,促進共同發展。”馮仲平説。(記者 張子揚)

論壇3-234.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