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重大成果及最新進展發佈

2017-06-05 13:55 來源: 國土資源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6月2日,國土資源部在北京舉辦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新聞發佈會。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協調領導小組副組長李金髮介紹了試採最新進展、自主創新成果及有關情況。

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司長于海峰,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現場指揮部指揮長葉建良,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調查部副主任、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現場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邱海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地質調查局“李四光學者”、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工程首席科學家盧海龍,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所長、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吳能友等出席發佈會。發佈會由國土資源部辦公廳副主任夏俊主持。

李金髮介紹,至5月26日,試採井連續産氣16天,平均日産超過1萬立方米。5月27日開始,按照施工方案開展溫度、壓力變化對儲層、井底、井筒、氣體流量等影響的科學測試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已連續産氣超過22天,平均日産8350立方米,氣壓氣流穩定,井底狀態良好。試採安全評估和環境監測結果顯示,鑽井作業安全,海底地層穩定,大氣和海水甲烷含量無異常變化。取得了持續産氣時間長、氣流穩定、環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

李金髮介紹,本次試採實現了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自主創新。一是實現三項重大理論自主創新,建立了“兩期三型”成礦理論,指導在南海準確圈定了找礦靶區;創建了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系統理論,指導試採實施方案的科學制訂;創立了“三相控制”開採理論,指導精準確定試採降壓區間和路徑。二是實現防砂技術、儲層改造技術、鑽完井技術、勘查技術、測試與模擬實驗技術、環境監測技術了等六大技術體系二十項關鍵技術自主創新。三是實現目標導向的頂層設計系統、“四輪驅動”的協調運行系統、“四性統一”的施工保障系統等三項重大工程管理系統自主創新。四是實現七項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包括研製了我國第一台4500米作業級無人遙控探測潛水器“海馬”號,研發了天然氣水合物保溫保壓取樣器,研發了海底可控源電磁探測系統,研製了適合試採儲層特點的防砂篩管,研製了用於實時監測海底形變的地震監測儀,研發了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大型模擬實驗裝置,利用了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Ⅰ號”。

李金髮介紹,試採樹立環境保護優先的理念,充分考慮各種環境風險因素,進行理論和技術攻關,制訂了全流程的科學、安全、環保施工方案,並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守。在試採前,開展了10余個航次的環境基線調查,獲取了海洋地質、海洋生物、海水化學等本底數據,以及海底地層力學參數等。在試採過程中,按照國際標準的環境管理體系、工藝安全風險管理等,採取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利用大氣、海水、海底和井下四位一體監測體系,對甲烷、二氧化碳等參數及海底沉降進行實時監測,與本底數據對比顯示,甲烷等參數無異常變化,海底地形無變化,沒有環境污染,未發生地質災害。試採結束後,我們將繼續進行全方位的立體環境監測,為制訂天然氣水合物開採的環境保護方案提供科學依據。李金髮還介紹了試採成功的後續各項工作。

出席發佈會的有關領導與專家還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