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戲曲進鄉村 文化進生活 全面奔小康

2017-06-07 07:2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戲曲進鄉村 文化進生活 全面奔小康
——專家解讀戲曲進鄉村實施方案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記者 周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點和難點在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村。中宣部、文化部、財政部新近出臺的《關於戲曲進鄉村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實現戲曲進鄉村制度化、常態化、普及化的工作目標,形成了切實增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有效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行動方案,可謂公共文化服務補短板的實際行動,也是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實現農村文化小康的重要舉措。

實施方案明確了戲曲進鄉村活動以縣為基本單位實施,要求縣級人民政府做到“兩個納入”: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範圍,並明確了宣傳、文化、財政等部門各自的職責。對此,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李國新説:“強化政府主導,為紮實推進戲曲進鄉村活動提供了有力保障。”

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宣傳文化部門在廣泛徵詢農民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定期發佈並調整年度戲曲進鄉村的劇(節)目目錄。李國新認為,這是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確立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制度和反映公眾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務徵詢反饋制度的具體化。同時,實施方案明確中央財政通過現有資金渠道對國家級貧困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予以適當補助,體現了政府主導戲曲進鄉村的示範引導作用。

與以往單純的政府送戲下鄉相比,戲曲進鄉村活動的社會化程度明顯提高。李國新從三個方面解讀:首先,農民群眾、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戲曲藝術專業人員、相關社會團體和人員全面參與。其次,“進鄉村”和“育團隊”緊密結合,通過“結對子、種文化”,對農村文藝人才進行傳幫帶,造就農村文化繁榮基因。第三,主要以政府購買的社會化方式確定戲曲進鄉村的服務主體,不分所有制性質,不論專業業餘,不管“高檔”“草根”,政府依據“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原則,考慮就近服務和降低成本等因素,以多種方式向所有具備條件的承接主體公開採購,以市場機制和市場手段實現政府主導的職責。

與此同時,在服務方式上,實施方案要求堅持多措並舉的原則,以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進鄉村演出為主,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提供經典劇目,以活動聯動的方式“聯村演出”,以小分隊形式深入偏遠分散的小村落,還特別強調戲曲演出要順應農時“錯時服務”。

“戲曲進鄉村既對戲曲藝術領域各類主體提出了新要求,也為戲曲藝術事業發展打開了新空間。”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巫志南説。

戲曲藝術與鄉村生活關係十分密切,我國數百種戲曲劇種,如遼寧“蓮花落”、吉林“二人轉”、陜西“老腔”、新疆“曲子戲”、江西“採茶戲”、湖南“花鼓戲”等,無不飽含濃郁的鄉愁和泥土韻味,其中為數不少仍活躍于場院村頭。

“廣袤的鄉村有戲曲最穩固的舞臺和最忠實的觀眾。不僅如此,清新的鄉村、質樸的鄉民、純真的鄉愁,以及變化中的村鎮,是戲曲藝術創作不竭的素材來源,從這個意義上講,戲曲進鄉村實是促進戲曲藝術繁榮的有利之舉。”巫志南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