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民族團結之花芬芳四溢——內蒙古興安盟各族群眾守望相助

2017-06-21 11:5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21日電(記者 李仁虎、殷耀、王靖)作為首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盟,興安盟將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中,各族人民在守望相助中平等團結、繁榮發展。

守住紅色基因 守好祖國北疆

興安盟盟委書記張恩惠介紹,興安盟共有37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8%,是內蒙古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之一。多年來,興安盟致力於做好“守”的文章,通過守好紅色基因,守好祖國邊疆,守好內蒙古少數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園,促進民族團結。

在烏蘭浩特市,五一大會舊址、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等“三址一館”外墻圍起了腳手架和綠網,裏邊正在進行緊張修繕。興安盟文化産業開發辦公室科員白塔娜説:“改造館址和完善展陳,是為了更好地講述內蒙古民族解放歷史,更好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作為內蒙古自治區誕生地,興安盟不斷弘揚革命老區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對各單位普遍開展民族團結教育,還通過發展紅色旅遊的方式,使盟內外各族群眾廣泛接受民族團結熏陶。

“守好祖國邊疆,首先要在駐地搞好民族團結。”駐防于興安盟的解放軍某部邊防營教導員孫紹聰説。

多年來,邊防營帶領官兵學説蒙古語、學唱蒙古族歌,引導官兵尊重少數民族習俗。他們始終奮戰在森林草原打火第一線,保護了農牧民生命的財産安全。

興安盟還發揮文化對民族團結的積極作用,注重繁榮和發展蒙古族、滿族、朝鮮族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守好和豐富了少數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園。科爾沁右翼中旗是我國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旗。在旗裏記者看到,圖什業圖文化廣場、科爾沁宣傳文化中心、烏力格爾廳等場所將民族元素融入到城鎮公共設施建設中,把蒙古族文化與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

加快改善民生  致力扶貧攻堅

興安盟盟長奇巴圖説,長期以來,興安盟牢牢樹立“望”的意識,堅持不懈地推動科學發展,通過加快改善民生,著力打贏扶貧攻堅戰,精心管護綠水青山,民族團結事業取得顯著成效。

在阿爾山市泓旭小區任振芝的棚戶區回遷樓房裏,她家的地板、玻璃擦得锃亮,乳白色的墻壁上挂著一個紅彤彤的“福”字。任振芝穿梭在屋裏向記者展示客廳、臥室、廚房,一邊幸福地説:“離開棚戶區後再不用自己撿柴生火了,擰一下燃氣開關就能做飯。”

多年來,興安盟保持公共財政預算支出70%以上用於民生領域,其中阿爾山市2014年至今有約1萬戶人家同任振芝一樣,結束了棚戶區生活。目前全盟75%的嘎查村完成危房改造、街道硬化、電視入村等工程,各族百姓的生活越過越有甜頭。

興安盟有貧困人口8.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3.74萬人,目前全盟構建起了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活救助三張“保障網”,對貧困人口進行兜底扶貧,貧困人口生存壓力減輕,信心增強。

烏蘭浩特市民生嘎查蒙古族貧困戶包鐵樁和女兒兩人孤苦無依,過去窮得叮噹響。扶貧幹部墊資為其修建了蔬菜大棚,並請技術人員前來指導,如今二人有了固定收入,並順利脫貧。“去年冬天到現在,菜已經收了兩茬,扶貧幹部都幫著賣了,收入6000多元哩。”他信心十足:“我不單要脫貧,還要奔小康呢!”

團結互助情  擰成一股繩

多年來,興安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鎖定在解決各族群眾生産生活的困難和實際需要上,激發了各族群眾的情感共鳴,使幹群之間、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少數民族與少數民族之間團結互助。

興安盟消防支隊全面推行消防“一站式”服務,為老百姓提供便捷服務。支隊創編了中小學生消防疏散救生操,並編創了漢語版、蒙古語版、手語版操法教學光盤,在全區乃至全國推廣。針對當地群眾生活習俗及文化興趣,支隊還創作了“好來寶”段子,通過悠揚的馬頭琴曲調,説唱宣傳消防安全常識。在學校、在社區、在火場,警愛民,民擁警,各民族親如一家。

在烏蘭浩特市,萬佳社區一直保持對少數民族群眾“三必訪”走訪慰問制度;勝利辦事處曙光社區成立專門早教中心,解決了少數民族幼兒的入園難問題;鐵西辦事處將128名網格員分配到三級網格中,確保及時提供社區內少數民族鰥寡孤獨人員的生活所需……2016年,烏蘭浩特市被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市”。

在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古城村,趙曉芳一大家人是村裏有名的幸福家庭。這家人由四個民族組成,趙曉芳為蒙古族,妻子為漢族,他的女婿為達斡爾族,兩個妹夫則為朝鮮族。由於多年來生活在一起,家中多人竟同時會漢語、蒙古語、朝鮮語三種語言。在興安盟,像這樣的家庭並不在少數。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