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經濟穩中有“憂”更有“進”

2017-06-25 07:28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日前,北京大學等機構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如相關措施得當,中國經濟未來有望出現增長的“再加速”。對此,專家指出,近年來中國經濟在增速、體量、增長貢獻率等方面均表現突出。儘管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反復、隱憂和陣痛,但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長期向好趨勢卻是十分明朗的。

觀總體:增長穩健定力強

近年來,世界經濟復蘇整體乏力,而中國經濟卻一次又一次交出了亮眼答卷。2013—2016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7.2%,明顯高於世界同期2.5%的平均水平,以及發展中經濟體4.0%的平均水平。據世界銀行測算,這一時期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平均為31.6%,超過美國、歐元區經濟體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中國經濟增長早已不再是簡單的要素擴張與累加。以最為基礎的農業為例,2016年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2%,比2012年提高1.7個百分點,農業生産由過去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增加,進一步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轉變。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企穩向好態勢更加明顯。6月22日,商務部發佈的2017年一季度便利店景氣指數達72.2,高出榮枯線22.2,就體現出從業者對行業發展趨勢所持的樂觀態度。

然而,面對中國經濟的穩健與定力,卻依然有一些“經濟走穩成色不足”“未來還將回落”等質疑之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中國經濟的平穩回暖,從外部看得益於外部需求改善,從內部看則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供求關係好轉、企業效率提升、工業品價格下降趨勢有所扭轉等關鍵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中國經濟走穩‘成色不足’的説法並不符合實際。”

察隱憂:紮實改革利長遠

“在協調性和穩定性不斷增強的同時,國內長期以來積累的一些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還需要在結構調整方面、動能轉換方面下更大力氣。把更多力氣放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質量效益上,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將能夠更加鞏固。”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談及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時説。

張永軍指出,一方面,美聯儲加息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可能令國際大宗商品承壓,從而增大中國外需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中國自身在供需兩端也面臨一些隱憂。“過去一段時間內,去産能、去庫存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展。但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難度自然也會增大。比如,去産能初期,我們可能更多從一些即將步入淘汰期的落後産能入手,而今後則將面對更多生産能力較強的‘年輕’過剩産能,這就需要我們把握好改革的力度與節奏。”張永軍説。

不過,對於改革與穩定的關係,海內外亦存在一些誤解。比如,有一種觀點就認為,中國去杠桿將引發新的系統性風險,進而影響經濟增長。對此,英國斯特拉頓街資産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安迪·希曼指出,中國去杠桿過程將維持結構性改革和金融市場穩定之間的平衡,從而避免在處置債務問題過程中産生新的系統性風險。安迪·希曼透露,自己所在的部門正增持相關中國資産管理公司的資産。

論潛力:提質換擋後勁足

穩中有優更有進,提質換擋後勁足。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稻葵認為,中國宏觀經濟在經歷了多年增長速度下滑之後遇到了一個增速企穩回升的重要機遇。他預計,今年下半年雖然宏觀增速可能有微弱放緩,但2017年全年增速將保持6.7%,而2018年的增長速度有可能回升到6.9%。

事實上,這種預期正擁有越來越多的現實依據。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了24.4%;前5個月,鋼鐵、煤炭去産能任務分別完成了目標任務的60%和40%以上;1—5月份,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了22.5%,增速快於全國投資13.9個百分點;1—5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速比前4個月加快0.5個百分點……

“這兩年來,中國在降成本、補短板方面採取了不少有力措施,企業創造活力進一步加強,新技術、新業態、新動力正在加速培育,智慧手機、飛機器、精密設備等很多技術含金量高的産品國産化率不斷提升。這些,無疑為中國經濟提質換擋、實現更高質量增長奠定了基礎。”張永軍説,不久前,中央進一步部署軍民融合發展,就非常有助於關鍵領域的技術創新併發揮其外溢效應。因此不難預見,中國經濟將有望在未來相當一個時期內保持中高速的優質增長。(記者 王俊嶺)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