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青海:開展生態制度構建行動 為提升
生態功能提供支撐

2017-06-25 08:07 來源: 青海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開展生態制度構建行動 為提升生態功能提供支撐
深入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環保在行動系列報道之五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開展生態制度構建行動。制度建設是最根本的建設。堅持源頭嚴控、過程嚴管、後果嚴懲,構建産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具有青海特點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省環保等相關部門積極開展生態制度構建行動,為全面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生態功能提供有力支撐。

生態是我省最大的優勢、潛力、責任,制度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最有力的保障。經過環保、發改、財政、農牧、林業、水利、國土等相關部門不斷努力,已經初步建立起適合我省省情的覆蓋生態文明監測、評價、考核、責任追究的制度體系。

我省尤其將探索建立國家公園體製作為牽引全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號”工程予以強力推進。國家確定我省為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省後,成立了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體制試點領導小組,體制改革制度辦公室抓緊編制試點方案,研究相關政策。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2016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該方案,我省隨即印發《關於實施〈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的部署意見》。2016年6月,出臺《三江源國家公園機構設置方案》,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試點工作進入全面推進期。在已有紮實工作基礎上,印發三江源國家公園3個園區實施方案,出臺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管護公益崗位、社會參與、特許經營等10個管理辦法,實施《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機制實施方案》,開通三江源國家公園政務網站,為實現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順利推進打下了堅實基礎。結合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同步開展三江源自然資源資産體制試點,全要素推進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賦予青海的兩項重大試點工程。在此期間,我省在頒布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健全草原生態保護補獎績效管理、擴大生態保護公益崗位規模、規範草原承包經營權和集體林權流轉、開展水流産權、節水和水量置換試點、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推行排污權交易試點、實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核算青海和三江源生態資産及服務價值等方面也取得重要進展。

在生態制度構建方面,還完成了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建議方案,起草了《青海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産業準入負面清單(試行)》。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全面啟動推行河長制工作,省、市、縣、鄉四級河長體系設置方案已基本成型,初步確定推行河長制時間表。省委組織部、省審計廳分別制定《青海省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青海省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試點方案》,並已印發實施。中央出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及時研究印發實施《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試行)》、《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體系》和《青海省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積極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緊密結合我省自然資源保護和管控需要,先行核算土地、林木、水等三項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自然資源,去年在10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開展了用遙感方法編制以實物量為主的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試點。

同時,啟動全省環保機構垂管改革工作,成立了領導機構和專門辦公室,在充分調研、組織人員赴陜西、重慶等省市考察學習、多次與環保部及省編辦溝通銜接的基礎上,擬定了我省環保機構垂管改革實施方案及配套方案。結合環保機構垂改工作,在對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進行系統研究、理清相關責任主體的基礎上,制定了《青海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並在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中得到有效運用。

下一步,我省環保等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加快推進全省環保機構垂管改革工作,抓緊完善垂管改革實施方案及配套方案。按照“一年夯實基礎工作,兩年完成試點任務,五年設立國家公園”的工作目標,加快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結合試點積極開展自然資源資産管理體制改革、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等工作。抓緊校核調整完善我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密切跟蹤國家有關生態保護政策研究動態,研究起草《青海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圍繞覆蓋生態文明監測、評價、考核、責任追究等方面體系建設,按照整合、優化、拓展、集成、共享的總體思路,加快構建“天空地一體”的青海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建設開放性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深入開展生態補償政策研究,爭取國家對草原生態保護、公益林保護、濕地效益補償等政策進行提標擴面。將繼續積極推進環保領域改革,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環境責任保險由改革試點步入常態化,完成了國省控企業初始排污權核查核定,為做好污染物排放許可制改革奠定基礎。加快培育環境治理市場體系,環境污染第三方運營從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環境在線監測設施向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設施和環境監測服務領域拓展。(張蘊 夏連琪)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