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民日報評論員:標注中國製造新高度

2017-06-26 07:2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與風競速,陸地飛行。6月25日,由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正式命名,並將於26日在京滬線上投入運營。這標誌著中國高鐵邁出了“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我國鐵路技術裝備製造迎來一個新的時代。

每一位中國人都有理由為高鐵産業的發展感到自豪。就在五年前,高鐵還被戲稱為“運椅子”的奢侈品,而如今,它早已成為百姓出行的必需品。從跨越塞北風區的蘭新高鐵,到馳騁東北雪海的哈大高鐵;從蜿蜒嶺南山川的滬昆高鐵,到環抱膠東半島的青榮城際,這五年,軌道交通裝備核心技術不斷突破,中國高速鐵路網越織越大,車次越開越密。隨著“四縱四橫”高鐵主骨架基本建成,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了“高鐵紅利”。僅去年,動車組累計發送旅客就達14.43億人次,相當於幫非洲和南美洲的總人口搬了一次家。從無到有,再到里程最長、動車組數量最多、安全運輸規模最大,高鐵的發展讓中國變得更小了,讓出行變得更方便了。

高鐵不僅“縮小”了中國,也聯通了世界。不久前,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他們心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高居榜首,成為他們最想帶回國的“中國特産”。事實上,中國高鐵從未停止走出去的步伐。土耳其安伊高鐵、印尼雅萬高鐵、俄羅斯莫喀高鐵……短短數年,中國高鐵合作遍地開花。領先的技術、過硬的品質、優質的服務,高鐵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張閃亮名片。

十年磨礪,一朝驚艷。高鐵帶給我們的,不僅有時空觀念的變化、經濟版圖的重構,更有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以高鐵為鏡,我們砥礪苦練內功的自主創新品格。十幾年前,高鐵技術還掌握在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手中。中國衝破技術封鎖,彎道超車,後來居上,靠的就是自主創新。從車輛到線路,從制動到通信信號,沒有技術,就從國外引進消化吸收;外國不願提供核心技術,就狠下決心奮力攻關。一步一個臺階,中國高鐵企業苦練內功、厚積薄發,實現了國人高鐵産業騰飛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説過,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時刻,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高鐵産業的發展為我們增強了信心,提供了啟示。

以高鐵為鏡,我們涵養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毋庸諱言,中國製造面臨過這樣的尷尬:號稱是世界工廠、製造大國,老百姓卻捨近求遠,去國外搶購保溫杯、電飯煲、馬桶蓋等普通日用品。中國鐵路鳳凰涅槃的過程,為中國製造突圍提供了有益借鑒。以前是“分到分不用爭,寸到寸不過問”,而如今檢驗標準精確到了0.01毫米;以前是“能用就行”,而如今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護系統關鍵技術,做了18種概念模型,歷經近百次倣真計算和試驗驗證,僅倣真計算生成的結果數據就高達5000G。解碼中國高鐵成功的深層次密碼,以優取勝的品質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關鍵詞。這是中國高鐵後來居上的秘訣所在,也是中國製造邁向中高端不可或缺的內在支撐。

舉目已覺千山綠,宜趁東風馬蹄疾。“復興號”的啟程,將我們帶到一個新的關鍵路口。“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樣的歷史機遇,我們不能也不會錯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