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謀劃脫貧攻堅 四川推進“四好村”創建

2017-07-09 11:05 來源: 四川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幾百畝黃桷蘭和紫薇綻放,盛夏的珙縣上羅鎮代家村,香風徐徐。

有的風可以聞到,有的“風”可以看到。行走代家村,十里不同景,人在畫中游,幾裏路見不到一處垃圾,幾個月聽不到一次吵架,景美、人和、風清、氣正,産業興旺。

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計有1481個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首批省級“四好村”。今年7月7日在成都召開的全省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帶動脫貧攻堅暨“四好村”創建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透露,今年將新創建省級“四好村”2000個,市、縣級“四好村”累計達全省行政村總數的25%。到2020年,在普遍建成市州級或縣市區級“四好村”基礎上,全省60%以上的村將建成省級“四好村”。

什麼是“四好村”?代家村就是個模板:住上好房子,農家小洋樓隨處可見;過上好日子,靠花卉苗木,去年人均收入近2萬元;養成好習慣,村裏道路乾淨整潔;形成好風氣,吵架鬥嘴、賭博等現象基本絕跡,文娛活動、讀書學習蔚然成風……

從貧窮落後的山村到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四好村”,一場場發展的好戲在巴蜀大地上演。

這是一場系統性的立體變革,既要變“面子”,又要改“裏子”。

這是一場全局性的整體重塑,既針對貧困鄉村,又面向整個農村。

這是一個戰略性的時代工程,既著眼當前發展,又謀劃長遠動力。

四川抉擇:基於貧困的複雜成因,“四好村”的創建既對接國家要求又體現四川實際,既體現物質改善又瞄準精神進步,既是評判標準又是實施路徑,既著眼當下又瞄準未來

時間回溯到2014年3月,省委書記王東明深入大小涼山調研。

在對當地貧困的現實狀況和深刻背景深入調研後,王東明指出,今後幾年,大小涼山彝區扶貧工作的目標是,讓彝區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要把這“四個好”,作為評價大小涼山彝區扶貧成效的最直觀體現和最基本標準。

這是“四個好”目標首次被提出。很快,這“四個好”標準,成為新階段四川脫貧攻堅的一大目標。

淺顯中有深意。貧困産生的根源複雜深刻,其中既有物質基礎的原因,也有觀念意識的制約,既有自身能力的限制,也有體制機制的阻礙,既有歷史的因素,也有現實的障礙……

成因複雜,表現多元,在此背景下,脫貧攻堅需要多管齊下。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讓貧困戶住有居富有産,生活脫貧、物質奔康;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助老鄉移風俗改習慣,頭腦脫貧、精神奔康。

對貧困山鄉來説,“四好村”創建,既對接國家要求又體現四川實際,既體現物質改善又瞄準精神進步,既是評判標準又是實施路徑,既著眼當下又瞄準未來。

在“兩不愁、三保障”國家標準基礎上,四川用“四個好”自選動作謀求解決基本生活難題的同時,推動貧困地區跨越發展,建設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對“四好村”創建,我省制定了細化量化標準:

“住上好房子”:堅持“建改保”相結合,注重“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村內無房戶、危房戶、住房困難戶問題得到全部解決,安全住房保障率達100%。

“過上好日子”:有勞動能力的農戶至少有1人實現就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面小康標準,適齡學生義務教育入學率達 100%,新農合參保率達100%,低保、五保、養老保險應保盡保,農村醫療和養老保險等與城鎮並軌,有硬化路、衛生室、文化室、寬帶網,有安全飲用水、生活用電、廣播電視。

“養成好習慣”:群眾參與文體活動覆蓋面達80%以上,有共同制定遵守的村規民約,有村級衛生保潔員,養成文明禮貌、勤儉節約、安全生産、守時守信好習慣。

“形成好風氣”:村兩委群眾滿意率達90%以上,農村文化傳承、道德模範評選、文明家庭創建等活動廣泛開展,開辦農民夜校,村民自覺抵制好吃懶做、相互攀比、大操大辦、低級媚俗等不良風氣,無遺棄子女、不贍養父母、不關愛兄弟姐妹等現象,治安秩序良好,無刑事案件、重大交通事故、火災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發生。

在省委的直接領導下,從2016年開始,“四好村”創建範圍從最初方案聚焦的貧困地區擴展到整個農村。“四個好”上升為四川整個“三農”工作和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內在要素更豐富,衡量的標準更細,實施的範圍更寬,這是省委、省政府著眼全面小康的深謀遠慮和面向更長遠未來的歷史抉擇、時代擔當。

四川行動:縱向上下聯動,橫向左右協同,合力推進。去年,省委先後召開 13次常委會會議、5次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和6次專題會議謀劃脫貧攻堅。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先後18次專題調研指導、6次帶隊開展全省性大檢查大督導

“要持續用力推進脫貧攻堅,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和‘四個好’要求,狠抓‘六個精準’‘五個一批’‘五個一’落地落實。”2016年12月30日,省委召開常委會會議,重點內容之一依然是脫貧攻堅。

年終講脫貧,年初抓脫貧,以“四好村”為抓手,推進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四川蹄疾步穩。

這一年,省委先後召開 13次常委會會議、5次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和6次專題會議謀劃脫貧攻堅;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先後18次專題調研指導、6次帶隊開展全省性大檢查大督導。

方向明確,推進迅即。去年9月1日,相關部門將五易其稿形成的工作方案擺上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會場。隨後,省委常委會會議再次審議工作方案。

去年9月18日,《創建省級“四好村”活動工作方案》印發。次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召開“四好村”創建活動啟動電視電話會議,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並正式啟動創建。

目標宏偉,令人振奮——力爭到2020年,在普遍建成市州級或市區級“四好村”基礎上,60%以上的村建成省級“四好村”。

舉措務實,推進可行——各市縣組織開展本級“四好村”創建,由縣市區向市州提出創建省級“四好村”申請,省“四好村”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在市州考評驗收基礎上,通過抽查提出建議名單並全省公示,再評出省級“四好村”。

要求嚴格,評定逗硬——明確:有黨員幹部違反黨紀政紀受到處分的、有刑事案件發生的、有發生重大群體性上訪事件受到通報、未開辦農民夜校等情形的,都不能評“四好村”。

規格高,含金量重——每年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命名,並在當年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授牌。

保障實,協作推動——成立省市縣三級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多部門協作推動。

一方面舞動指揮棒,明確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負總責並將創建納入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建立通報制度,對開展較好的通報表揚,對開展不力的曝光批評、督促限期整改,對工作不力、進展緩慢的嚴肅問責;一方面用活激勵法,省財政在安排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時對省級“四好村”給予一次性獎勵補助,各市縣充分整合涉農資金項目支持。

四川答卷:新房子建起來,荷包鼓起來,好習慣養起來,好風氣興起來。山鄉之變,不僅是“表”的改善,更是“裏”的嬗變,不僅著眼當前變化,更蓄積長遠動力

在峨邊縣黑竹溝鎮底底古村,村民井吉洛家對村上的變化是從肩上垃圾筐的重量減輕中體會到的。作為村裏的保潔員,幾個月前,他每天要從村裏收集四大筐垃圾,這些垃圾是鄉親們隨手亂扔的。而如今,一天只有一筐。

從四筐到一筐,垃圾減少的同時,是好習慣、好風氣不斷形成的過程。

底底古村貧困發生率曾近40%。近兩年,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嶄新的彝家新寨拔地而起,而更深刻的變化,是好習慣、好風氣的形成。底底古村打響移風易俗三年攻堅戰,“不亂扔垃圾”成為重點內容,每週包戶幫扶幹部開展巡查教育,村裏還制定了村規民約。

在脫貧攻堅中,我省以“四好村”創建為抓手,對全省農村進行整體重塑。

住上好房子。四川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把脫貧攻堅放在首位,去年完成幸福美麗新村建設6700個,惠及群眾215萬戶。累計建成幸福美麗新村1.6萬多個,惠及群眾460萬戶。

過上好日子。産業扶貧大力推進,88個貧困縣、1萬多個貧困村産業脫貧規劃編制完成,全省3.9萬個農業專合組織、5180家農業龍頭企業參與脫貧攻堅,基本實現每個貧困村産業發展有市場主體帶動。

全省160個縣全面建立貧困村産業扶持基金等“四項基金”,規模達50多億元。實施了88個貧困縣金融幫扶“五年行動計劃”,創建“扶貧再貸款+扶貧小額信貸”模式,個人精準扶貧貸款餘額達215億元。

2016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03元,同比增長9.3%,高於全國平均增幅1.1個百分點,這一數字比上年提升0.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收入增長較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去年我省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增加了資金投入。

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去年以來,我省建成農民夜校45800多所,實現了應建盡建。同時,在全省深入開展“勵志自強、脫貧奔康”文化扶貧和“破陋習樹新風行動”“感恩奮進”主題教育活動。爭取中央“百縣萬村”貧困地區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工程項目545個。完成貧困縣數字影院標準化升級改造27個,完成電視戶戶通工程25萬戶,完成廣播村村響1933個行政村。20個縣建立“新家園、新生活、新風尚”示範點。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得到極大激發。 (記者 梁現瑞 李淼)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