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推動文化産業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

2017-07-17 07:34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打造“文化+”的産業形態
推動文化産業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隨著産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的加速,我國文化産業獲得長足發展,其中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逐漸滲透到製造業、建築業等實體經濟領域。2014年3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就相關融合發展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推動文化産業尤其是其中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深度融合,更好發揮文化産業在優化産業結構、改善生活品質、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市場導向與政策支撐並行。當代文化産業發展的典型特徵之一是以創意、設計實現與相關産業的融合,注重生産性服務功能的發揮。因此,市場需求成為産業融合的主要動力,獲得市場回報成為産業融合的主要目標。以文化産業與製造業的融合為例。傳統製造業發展往往趨於同質化,導致盈利下滑、競爭力下降。文化産業通過高端創意設計和品牌營銷等,可以提高産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進而促進傳統産業由製造到創造的轉變。顯然,如果僅憑政策引導而疏于對市場需求的捕捉,就無法充分發揮文化産業的優勢,也難以實現其與相關産業深度融合。所以,在推動文化産業與相關産業融合的過程中,市場導向和政策支撐二者缺一不可。其中,市場需求對産業融合提出現實要求,政策支撐為産業融合提供有利環境。市場導向與政策支撐並行,將文化産業發展的動力由側重外部生成轉化為內外結合,有利於實現産業融合的常態化發展。

創新驅動與産權保護並重。創新是文化産業發展的關鍵,是任何資本和政策支持都無法替代的文化産業發展驅動力。失去創新和創意,文化産業就失去了生命力。而永葆創新活力的基本前提,就是對創新成果産權的尊重和保護,這也是後續進行成果轉化、實現産業融合的必然要求。我國文化産業起步較晚,相關知識産權保護機制尚不健全。侵權盜版導致社會創新熱情下降、優秀成果短缺,制約了文化産業發展,更遑論其對相關産業的滲透、融合、提升、帶動了。當前,在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大背景下,中央出臺了一系列保護知識産權的政策措施。應抓住有利契機,健全知識産權保護法律法規,堅持嚴格執法,以保護和激發創新熱情,推動我國文化産業健康蓬勃發展,為其與相關産業深度融合提供足夠的成果産出和堅實的産業基礎。

人才培養與産業集聚共生。文化産業發展的關鍵在於創新,而創新的關鍵在於人才。推動文化産業與相關産業深度融合,打造“文化+”的産業形態,對人才的要求更高。為此,應根據文化産業鏈條結構與産業融合需求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和人才引進機制,為文化産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但是,人才培養和引進切不可脫離産業環境,而應和産業集聚區建設同步考慮、通盤規劃。産業集聚除了可以為文化産業與相關産業融合提供必要的協作便利,還可以為人才培養和成長提供適宜平臺。文化産業人才不僅要培養好、引進來,而且要留得住、幹下去。因此,應致力於人才培養與産業集聚協同,依託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務,實現複合型人才與關聯型産業的雙重集聚,為文化産業持續發展及其與相關産業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撐。(尹暉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