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庫布其:向世界提供防治荒漠化“中國方案”

2017-07-29 17:2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 侯雪靜)沙丘披綠衣、沙土變良田,30年間在內蒙古庫布其6000多平方公里的“不毛之地”上演了一場“沙漠奇跡”,為世界荒漠化防治貢獻了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治沙經驗。29日以“綠色‘一帶一路’、共享沙漠經濟”為主題的第六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上,庫布其與國際社會分享治沙經驗。

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2007年創辦,每兩年舉辦一屆,2014年被批准為國家機制性大型外交論壇,十年來論壇已成為全球推動生態修復和荒漠化治理的重要平臺,這背後是庫布其沙漠30年的治沙經驗和綠色發展模式的支撐。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是距離北京最近的沙漠。惡劣的生態是當地農牧民貧困的根源,也曾是北京風沙病痛的源頭。

30年的治沙經驗告訴庫布其人,治沙不能對著幹,要尊重順應沙漠,要將“綠起來與富起來相結合”“生態與産業相結合”“企業發展與生態治理相結合”,要將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

上世紀90年代末,億利資源集團利用自主研發的“平移栽培”法開展甘草套種。甘草是一種耐旱、免耕和能夠改良土壤的名貴中藥材。一棵甘草就是一個“固氮工廠”,原來甘草豎著長,一棵甘草能綠化0.1平方米沙漠,採用平移法後,甘草能夠橫著長,一棵甘草就能綠化1平方米沙漠,效力擴大了10倍。

研究自然、順應自然、利用自然,庫布其治沙模式的成功不光靠苦幹蠻幹,更有科技創新的巧幹。“氣流法”植樹、無人機植樹、“甘草平移”栽種等100多項沙漠生態技術成果和“豆科植物大混交植物固氮改土”等100多種“沙漠生態工藝包”,都是這場“沙漠奇跡”背後的核心驅動力。

庫布其模式實現了“沙漠變綠,企業變強,農民變富”。億利資源集團從一個沙漠小鹽場,發展成為市值近千億元的現代企業,並在30年間共計投入生態發展性資金380多億元,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帶動10.2萬沙區農牧民脫貧致富,把荒漠荒山變成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一系列“沙漠奇跡”的上演,讓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秘書長、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總結出一套“沙漠經濟學”——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可以把沙漠的問題變成機遇,把沙漠的負資産變成能産生GDP的綠色資産。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和締約國代表認為,庫布其荒漠化防治為世界樹立了典範,創造了“市場化、産業化、公益化”的治沙經驗,探索出一條“治沙、生態、民生、經濟”平衡驅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説,要利用好這個平臺,與國際社會分享經驗,凝聚共識。實現治沙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治沙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良性循環。

當前中國治沙形成的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治沙模式為世界開出了“中國藥方”。9月初,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也將在內蒙古召開。

科技部部長萬鋼指出,在中國政府的統一規劃和部署下,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地方,將持續加大對荒漠化防治的科技投入。重點推動創建“一帶一路”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加強荒漠化治理技術轉化應用,推動科技治沙産業發展,走出一條“科技帶動—産業發展—企業壯大—百姓受惠”的共享沙漠經濟之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