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山西:“三支隊伍”撐起農民脫貧“主心骨”

2017-07-29 18:3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太原7月29日電(記者 呂夢琦 王井懷)山西,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這兩大片區山大溝深,是山西扶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如今,隨著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包村幹部這“三支隊伍”精準幫扶,廣大困難群眾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脫貧希望。

扶貧不“走讀” 人心聚起來

2014年以來,山西省先後組織1萬餘名包村領導、3.1萬名機關幹部、9395名第一書記,瞄準建檔立卡貧困村精準幫扶,發揮“領頭雁”作用。

與過去“走讀”不同,群眾反映“這些幹部在村裏紮下來了”。走進忻州市岢嵐縣趙家洼村扶貧工作站,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大大的土炕,上面放著三個鋪蓋卷,墻上挂著一幅巨大的扶貧作戰圖。掀開土灶上的鍋蓋,裏面放著幾個花卷、一大碗米飯和一盤炒豆芽。

這個深度貧困村是岢嵐縣人大的扶貧點,11名幹部對口幫扶15戶貧困戶,扶貧工作隊隊員平時就吃住在這裡。

“這些後生不嫌村裏苦,平時幫我挑水種地,明年他們就把我搬遷到城裏住樓房了。”今年68歲的王三女老人獨自一個人生活,一提起駐村幹部就覺得心裏暖暖的。

為了保證扶貧效率,山西省明確規定了“三支隊伍”的駐村“時間表”。機關領導每月要在包扶村吃住不低於3天,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不少於全年工作日的三分之二。

住在村裏,吃在村裏,幹在村裏。這種轉變逐漸拉近了幹群關係,凝聚了貧困村的人心。

靜樂縣鵝城鎮石咀子村第一書記王旭珍至今仍記得,第一次進村時村民們向他投來質疑的目光。但現在飯點一到,總有村民拉著他到家裏吃飯。今年,王旭珍自己墊資3萬多元錢,幫村裏21戶貧困戶種了30畝大蒜,人均增收3500多元。

“只要真心為貧困農民著想,扶貧工作就會有人氣,大家勁往一處使,就不愁脫不了貧!”王旭珍邊説邊往田裏一指,“那位老奶奶叫閆貴先,今年70歲了,還參與扶貧産業,就是想多增加收入。”

不挑肥揀瘦 幹好一件件小事

貧困村先天稟賦千差萬別,幫扶難度各有不同。但“不挑村,不挑事,幹好每一件事”,是貧困村群眾現在對“三支隊伍”的普遍評價。

山西省忻州市統戰部的年輕科長劉曉鵬便選擇了深度貧困的代縣王家會村。幾年前,王家會村的村支書和村主任因違法被免職,劉曉鵬在擔任第一書記的同時,還兼起了村支書、村主任,獨自一人扛起脫貧重擔。

王家會村共有141戶村民,97戶是貧困戶,人均只有4分地。村裏連個磨坊都沒有,村民加工小米走13里路去別的村。劉曉鵬從這些小事抓起,給村裏建了一座磨坊,幫村民賣了2.4噸小米,還墊資給村民打了一口新水井,一點一點改變著王家會村的面貌。

記者採訪看到,在抓好扶貧搬遷、發展産業這些大事的同時,“三支隊伍”的扶貧幹部同樣在踏踏實實地做著“小事”。替貧困戶跑醫保報銷,給孤寡老人挑水種地,自掏腰包給困難群眾買米買面。一樁樁小事讓貧困戶感受到精準扶貧帶來的“獲得感”。

大同市渾源縣西勝明村第一書記鄧悅駐村後,首先幫村民們建起了文化廣場,並聯絡文體團體給村民們表演節目,豐富村裏的文化生活。“這樣的事情雖然很小,卻能迅速贏得村民的信任,有了這種信任扶貧工作就容易開展。”他説。

不少貧困群眾向記者反映,精準扶貧以來,扶貧幹部喊的少了,擼袖子幹的多了,花裏胡哨的形象工程少了,幹的實事越來越多了,讓他們感覺脫貧越來越有信心和底氣。

摘窮帽斬窮根 咬住脫貧不放鬆

“三支隊伍”共唱一台“扶貧大戲”。各有各的劇本,各有各的角色,各有各的戲份。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幫助貧困群眾摘窮帽斬窮根,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大同市天鎮縣塔兒村目前僅剩4戶村民沒有脫貧,但駐村扶貧工作隊的隊員們並沒有鬆懈。52歲的郭潤友患有糖尿病,但每週都住在村裏,忙舊村復墾,忙開發鄉村旅遊,有時還幫老人們下地鋤草。

“越是脫貧了,越不能放鬆,越要把戰果鞏固好。”他説。

如今,塔兒村已經發展起了260畝經濟林,和另外兩個村集中建起了300千瓦光伏發電,積極打造鄉村旅遊。去年,僅光伏扶貧村裏的貧困戶每戶就分紅3000元,穩定脫貧有了堅實保障。

而在忻州市代縣橙草溝村,今年實現整村脫貧已經不是問題。駐村扶貧幹部現在更關心的是,如何壯大村集體經濟,把脫貧成果長久地鞏固好。

目前,代縣工商聯已經對口幫扶了橙草溝村3年,發展起20畝蔬菜,一個150頭的野豬養殖場,第一年預期可收入10萬元。

“産業建起來容易,更關鍵的是要解決穩定銷售問題,這是我們要著力破解的。”橙草溝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粉梅説,基礎已經打好了,就更不敢放鬆,現在隊員們見人就推銷村裏的蔬菜。前幾天,她為村裏建了微信公眾號,吸引城裏人來認領野豬,目前已經認領出去8頭。

脫貧難,防止返貧更難。許多第一書記、包村幹部和扶貧工作隊員都表示,越往後越要抓得更實更細,牢牢保持扶貧工作的連續性,盡可能減少返貧現象發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