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煤炭産業逐步回暖闖關前行

2017-08-08 08:2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上半年,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968.3%
——煤炭産業逐步回暖闖關前行

今年上半年,我國煤炭市場供需基本平衡,消費和供應增加,行業效益逐步好轉。儘管煤炭産業在去年下半年形成的強勢反彈基礎上,告別了“隆冬”,漸入“初春”,但是煤炭産業發展中存在的老問題仍然沒有根除,産業發展中的新問題還在不斷顯現,“闖關”任務依然艱巨

近日,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和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聯合編制發佈了中經煤炭行業景氣指數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二季度,中經煤炭産業景氣指數為107.7,雖然比上季度下降1.8點,但處於近年來的較高水平,高出近5年(2012年至2016年)均值27.0點。

多因素助煤價反彈

今年上半年,我國煤炭市場供需基本平衡,消費和供應增加,行業效益逐步好轉。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累計生産煤炭17.13億噸,同比增長5%,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1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季度産煤8.09億噸,同比下降0.3%;第二季度産煤9.03億噸,同比增加10.66%。

煤炭進口也有所增加。上半年,累計進口煤炭1.33億噸,同比增長23.5%,增速較上年同期增加15.3個百分點;凈進口煤炭1.28萬噸,同比增長23.7%,增速較上年同期增加17.7個百分點。

從需求側看,經初步測算,全國煤炭消費量約19.3億噸,同比增長5%。其中,電力行業耗煤9.3億噸,增長8.2%;鋼鐵行業耗煤3.1億噸,增長1%;建材行業耗煤2.4億噸,下降3.2%;化工行業耗煤1.4億噸,增長6.3%。

隨著煤炭市場的回暖,煤炭價格也有所上升。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平均價格指數在去年末連續下調後,曾在春節過後恢復上漲態勢,在一季度末達到606元/噸,此後出現下調,6月初跌至562元/噸,隨後又出現反彈,6月末為577元/噸,同比上漲43.9%。

煤炭價格的回升,帶動了經營效益的好轉。上半年,煤炭産業實現利潤總額為1474.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68.3%。其中,一季度為708.7億元,同比增長9349%,二季度為766億元,同比增長747%。

“上半年煤炭經濟運行平穩回暖,這既與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有關,也是煤炭産業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結果。”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院長岳福斌分析説,上半年全球經濟復蘇的速度與廣度為近年來最佳,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逐步企穩、實現穩定增長。從國內情況看,上半年國民經濟增速為6.9%,主要經濟指標在合理區間運行,為煤炭經濟回暖提供了有利環境。

岳福斌指出,煤炭産業也根據中央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去産能,不斷加大調結構力度,在限産量、穩價格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其中,自2016年開始實施的“煤礦276個工作日”減量化生産措施,對扼制煤炭産業經濟形勢繼續惡化、改善煤炭供需關係、促使煤炭價格觸底反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得煤炭産業經濟恢復到相對健康、穩定的運行態勢。

新老問題亟待解決

儘管煤炭産業平穩回暖,但産業自身發展狀況並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特別是産能過剩等老問題沒有根除,一些新問題又在不斷産生,“闖關”任務依然艱巨。

“目前,多數煤炭企業經營狀況並沒有出現根本性好轉,産業效益巨大的同比增幅源於去年同期的利潤基數較低,而且産業利潤主要集中于少數企業,大部分煤企仍然經營困難。”岳福斌説。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90家大型煤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14億元,比去年同期虧損37.42億元有了明顯改觀。不過,前5家企業實現利潤則為770億元,其中神華集團實現利潤佔比在一半左右。

“這説明,從表面看煤炭行業效益增加,利潤水平提高了,但效益向大企業集中的現象突出,多數企業經營狀況並沒有根本好轉。”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説。

在煤炭産業的“隆冬季”,許多煤炭企業發展陷入困境,只能通過降薪、裁員等方式來維繫簡單再生産,甚至將維簡、維修、安全、環保等費用壓縮到了極限。

姜智敏指出,目前部分企業補還安全生産欠賬、職工工資、社保基金的壓力依然較大,實現行業脫困發展還需付出艱苦努力。

企業杠桿居高不下的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岳福斌指出,由於行政化的去産能與市場化的去杠桿不同步,去産能退出礦井債務分割處置得不到政策保障,企業去了産能去不了債務,資産負債率沒有隨著去産能而降低,反而有所上升,由2015年底的67.9%上升為2016年末的69.5%。2017年降杠桿雖有所成效,但截至2017年6月底,煤炭産業整體資産負債率仍保持在68.7%的高位。

岳福斌還指出,煤礦産能置換政策實施一段時間以來,對平衡先進産能建設與落後産能淘汰的關係、化解煤炭過剩産能、推動煤炭産業轉型升級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由於市場化煤炭産能置換指標交易平臺建設、煤炭産能置換長效機制建設相對滯後,出現了一些置換指標價格虛高、産能置換成本過高的現象,不利於先進企業先進産能的發展。雖然上半年産業投資增速由負轉正,但仍遠落後於全國固定資産投資8.6%的平均增速。

把握各項任務平衡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預測,當前我國煤炭産能過剩、市場供大於求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供給總體上逐步向寬鬆轉變。下半年全國煤炭市場供求將保持基本平衡,但部分地區受資源、運輸約束可能出現階段性偏緊問題。

“隨著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區域煤炭産業佈局、消費結構、供需格局正在發生變化,部分地區供給不平衡問題開始顯現,對資源品種、運力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戰。”姜智敏説。

岳福斌認為,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進一步好轉,能源消耗對煤炭需求有望在下半年保持溫和增長。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有效供給的持續增加,市場需求的穩中有增,煤炭價格的理性回歸,若不出現重大失誤和不可預見的重大事件,煤炭産業經濟形勢將繼續穩中向好。

岳福斌指出,為更好地推動煤炭産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煤炭行業應統籌兼顧,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任務之間的平衡。“在去産能的過程中,應該更多地運用市場機制和法治化手段實現優勝劣汰,建立健全市場化煤礦産能置換指標價格形成機制,在積極培育先進産能和堅決淘汰落後産能之間實現共贏。”岳福斌建議,要在科學鑒別的前提下,堅決淘汰“僵屍企業”。

針對當前杠桿率較高的問題,岳福斌建議,應積極採取兼併重組、市場化債轉股、盤活存量資産、優化債務結構、依法破産、發展股權融資等手段,推進該項改革不斷深化。同時,還要補欠降負,優先考慮補足安全、環保、職工工資及社保、科技研發等方面的欠賬,優先償還到期債務。要將清費正稅進行到底,合理降低煤炭企業增值稅率,擴大和規範煤炭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科學評估資源稅改革效果,將各地區煤炭資源稅率調整到合理水平,儘快建立涉煤收費項目清單制。

“當前,煤炭行業仍應加強行業自律,堅定不移去産能;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同時,要準確研判形勢,努力穩定市場。”姜智敏指出,煤炭行業應全面分析煤炭市場走勢,理性對待價格波動,將推動中長期合同履行作為穩定市場、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注重提高中長期合同的比重並嚴格履約;同時,也要科學組織,保障安全生産,有序釋放優質産能,加強煤炭庫存管理,提高煤炭有效供給水平,積極主動穩定市場,保障煤炭安全穩定供給。(記者 林火燦 實習生 侯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