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未來,在重建中清晰——
新疆精河6.6級地震災區重建見聞

2017-08-17 16:3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17日電(記者 顧煜、胡虎虎)清晨的陣陣鳥鳴喚醒了熟睡的鄉村,裊裊炊煙在藍色的帳篷旁緩緩飄起,不一會兒,奶茶香便四散開來。幾位早起去農田勞作的村民,喝完一碗奶茶,道了聲謝便在晨光中走遠。

新疆精河6.6級地震已過去了一週時間,受災群眾生産生活正逐步恢復。記者在地震災區看到,在各地傾力支援和當地各方共同努力下,受災群眾重建信心十足,各項重建工作正在加緊有序推進。

在距離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30余公里的托裏鎮烏蘭旦達蓋村二組臨時安置點,一頂頂救災帳篷整齊分佈在鋪著紅磚的地面上。“帳篷、地面都是解放軍幫我們搭建平整的,地震當天我們就住了進來。”村民陳疆瑞正在打掃著自己家的帳篷,不大的帳篷內十分整潔,孩子的書本、家人的衣物在一旁碼放得很整齊。

從西邊一處帳篷裏,不時傳來孩子們歡樂的笑聲,這是地震後第三天設立的兒童課堂。臨時擔任老師的托裏鎮工作人員皇甫彥彥説:“地震當天我們就來抗震救災了,後期成立了兒童課堂,主要為孩子們進行心理疏導和學習娛樂的場所,這裡的10名孩子每天都會來這學習和娛樂。”

“今天午飯好像和昨天不一樣。”看著門外前去幫忙做飯的阿姨,寫完作業的常安婷向小夥伴們説著自己的判斷。今年上6年級的常安婷還有10天才開學,家裏的房子也在地震中損壞,“剛住帳篷時不太適應,但解放軍叔叔們做的飯很好吃。”她略顯稚嫩的臉上充滿笑容。

在烏蘭旦達蓋村三組,幾個小孩正在空地上踢球,挖掘機和卡車的轟鳴漸漸平息,原本集中在村委會的40多戶受災群眾基本已經將帳篷搬回至自己的院落,開始恢復生産生活。烏蘭旦達蓋村安置點總指揮葉家強介紹,目前該村已基本完成損毀房屋、建築垃圾清理工作,富民安居房施工隊已開始放線、挖槽,開始富民安居房修建的基礎工作。

“搬回來當天,水電都通過來了,這兩天我們已經正常去農田幹活和喂養牛羊了。”正準備搭建臨時廚房的尼·葉爾代告訴記者,地震發生後,當地將受災群眾的近千頭牲畜集中喂養,由村裏的防疫員輪流喂養照顧。

“這讓鄉親們可以安心投入重建,儘快恢復生産生活。”作為防疫員之一的尼·葉爾代説,現在災區水電均有保障,重建的新房也開始動工。

據精河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陳新博介紹,災區日前已完成地形圖測繪、村莊建設規劃、房屋院落佈局規劃、房屋結構設計工作,並根據受災群眾的意見、各民族居住習慣,選定了重建房屋的戶型,完成了施工圖設計。

“災區房屋重建工作正在加緊進行,確保受災群眾入冬前入住。”陳新博説,由於當地10月底入冬,為此,災區部分重建房屋已經開始動工,確保在入冬之前讓2642戶急需重建房屋的受災群眾入住新房。

“2個多月後新房就有了,明年我準備修建棚圈多養點牛羊。”雖然新房才剛剛動工,尼·葉爾代已經和妻子在帳篷內開始盤算著明年的計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