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極貧村寨從地圖上“消失”——貴州將對7600多個極貧村寨實施整寨易地扶貧搬遷

2017-08-17 17:0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8月17日電 題:極貧村寨從地圖上“消失”——貴州將對7600多個極貧村寨實施整寨易地扶貧搬遷

新華社記者 楊洪濤

隨著最後一根房樑的倒塌,居住了幾十年的老屋瞬間成了一片廢墟。

回想起2016年7月9日這一天的情景,貴州省貴定縣雲霧鎮關口村破瓦組腰籮灘寨村民岑明富和全體村民註定會銘記。

岑明富的老家腰籮灘寨四面環山,距離雲霧鎮政府約26公里,一直到2008年寨子裏才通上電,有時電壓還不穩定。

2015年,寨子裏才修通了一條毛路,但村民們外出辦事為了少走10公里的山路,依然需要划船過河,遇到河水上漲十分危險。寨子裏曾住著8戶40人,其中有32人是貧困人口。

回想起往事,岑明富十分辛酸。

“老家耕地少,只能上山砍柴、燒炭、開荒、種包谷。”他説,寨子裏的人也不想這樣,“但除此之外,找不到別的活路”。

他算賬説,早些年1個壯勞力每年要砍掉10多畝山林,即使這樣砍柴燒炭換來的錢,依然不能擺脫貧困。寨子周圍反而變得“千瘡百孔”——到處是砍柴留下的荒坡、燒炭用的小土窯。久而久之,寨裏人多了一個“賣炭翁”的名號。

“祖祖輩輩想搬出大山,都沒能實現,易地移民政策終於徹底幫我們走出來了。”岑明富説。

為加快像腰籮灘這樣極貧村寨的脫貧步伐,貴州瞄準“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先後組織12萬人次,進行三輪自下而上的全面排查,精準識別出全省“十三五”搬遷對象162.5萬人。

其中,將對50戶以下、貧困發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實施整體搬遷。初步統計,貴州符合這樣條件的自然村寨有7654個。

腰籮灘寨在整體搬遷之列。按照雲霧鎮規劃,腰籮灘寨全寨8戶人家要整體搬遷到雲霧鎮政府旁的雲寨安置點。

腰籮灘寨人雖然明白外面的“金窩”“銀窩”肯定比老家的“窮窩”好,但“搬出去吃什麼”成為他們最大的擔憂。

貴定縣水庫和生態移民局局長陳前波説,老年人的顧慮最大,一開始就是不願搬,有的還説“就是死也要死在老屋裏”。經過縣、鄉、村各級扶貧幹部反復做思想工作,提供特惠貸、在鄉鎮提供就業崗位等政策,他們最終同意搬遷。

搬出深山的岑明富,如今住進了三室兩廳一廚一衛的房子,冰箱、洗衣機等傢具電器一應俱全,跟城裏人生活基本沒啥區別。

“我去年種了5畝西瓜,純收入就有4萬多元。”岑明富説,現在和老鄉一起搞蔬菜、水果批發生意,收入比在老家高了五六倍。

按貴州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規定,搬遷時簽訂舊房拆除協議並按期拆除的,每人獎勵1.5萬元用於住房建設,舊房地基或復墾、或復綠。

“復墾、復綠就是為了還以前毀林欠下的債。”陳前波説,經過1年多的恢復,腰籮灘寨及周邊“和尚坡”的林木逐漸長大,人類活動大量減少,這個寨子所在地與周邊的山林逐漸融為一體,就像從地圖上“消失”一樣。

據貴州省水庫和生態移民局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整體搬遷自然村寨4188個,實際搬遷入住43.16萬人,戶均實現就業1.56人。

“搬遷到城鎮的已經走上致富道路,從農村搬到農村的不少人面貌依舊。”貴州省水庫和生態移民局辦公室副主任朱曉焰説,過去15年的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已充分證明了這一論斷,今後貴州還將繼續堅持城鎮集中安置。

“搬出大山來到城鎮,需要有個適應期。但只要勤快,肯定能過上好日子,並且會越來越好!”岑明富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