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海南:以“多規合一”為引領 釋放綠色産業潛能

2017-08-19 08:29 來源: 海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海南以“多規合一”為引領,嚴守生態底線,釋放綠色産業潛能
繪青山底色 增金山成色

連綿的綠色,從深山冷谷向鄉野、城市蔓延,把大地連成濃綠的一片,與湛藍大海交相輝映。

8月,綠色海南,成為酷暑中的“一抹清涼”,使遊客沉醉。

綠色,也正在由面及裏,成為瓊州大地的發展底色。

叫停不符合環保要求項目、取消中部生態核心保護區GDP考核,海南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防止發展走上彎路;省域“多規合一”、城鄉治理、培育和壯大12個重點産業,海南以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蹚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海南始終將生態放在優先位置,嚴守生態底線,破壞生態的項目一律不上。”省委書記劉賜貴説,我們要用最好的生態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者,讓全省人民共享生態福祉,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叫停數百項目 動能卻強勁

今年3月,一份函件,從省生態環境保護廳發送至陵水一家礦業企業,事由是項目環評沒有通過。“這個項目礦區90%的面積在我省劃定的省級生態保護紅線區內。”省環保廳環評處處長符朝輝説,根據規定,生態保護紅線區內禁止礦産資源開發。

翻閱建設項目環境審批檔案,近幾年來全省因不符合産業環保政策而被“一票否決”的項目上百個。同時,清理歷史遺留“未批先建”“未驗先投”建設項目4372個,淘汰關閉289個、整頓規範2584個、完善備案1499個。

“海南算的是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省環保廳總工程師周學雙説,保護與發展並不矛盾,青山和金山可以“雙贏”。

雖然,叫停了一個又一個項目,但是海南經濟發展動力活力持續增強。今年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2.8%,新增市場主體6.25萬戶,同比增長31.3%。一些互聯網、文化等企業更是把總部設在海南。深圳市長桑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韋傳敏説,吸引公司把總部遷至海南的是兩大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良好的營商環境”。

這展現出海南發展取向的轉變:從追求“數量”變成注重“質量”。

海南踐行新發展理念,以“多規合一”為引領,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攻的12個重點産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90%。

海南還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實施房地産“兩個暫停”,去庫存消化期不達標、開發品質低的地區堅決停止開發報建,並將4個中部生態核心保護區市縣直接納入“兩個暫停”的管理。

綠色的脈搏持續強勁。今年上半年,海南産業結構優化調整,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76%,同比提高3.7個百分點;投資結構改善,非房地産項目投資佔全部投資的50.0%,其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佔全部投資的3.6%,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

取消GDP考核 增收卻變快

取消GDP考核,曾讓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百姓擔憂:不比GDP,發展會不會停滯不前?3年多過去,瓊中百姓卻發現,腰包越來越鼓了。

為了保護海南的“肺”,2014年起海南中部生態核心保護區全面取消了GDP考核,涉及瓊中、保亭、五指山、白沙4個市縣。“GDP不排名了,我們更要拼發展。”瓊中縣委書記孫喆説,比GDP,比的是發展速度;不比GDP,考的是發展思路。

瓊中多山,山谷裏一塊塊平地實屬難得,以至於農民將房屋建在山腰,也不捨得佔用半分平地。通過從山上引水灌溉,平地成水田,種植水稻。但隨著社會發展,水稻比較效益逐漸降低,好地沒有産生好收入。經過反復思考與探索,瓊中利用良好的生態,調整産業結構,發展種桑養蠶、稻魚共生、養蜂等産業,拓寬農民收入來源。

瓊中長征鎮新平村村民王軍就在政府扶持下,帶領15戶村民成立合作社,將50畝稻田進行整治,發展稻魚共生。“每畝水田一年能增加凈收入4000元。”王軍還有長遠打算,他説,瓊中正在推進富美鄉村建設,利用這一契機發展鄉村旅遊,主打綠色健康農産品,完全可以做出品牌來,吸引遊客的“舌尖”。

保亭以“旅遊+新農村”模式全力推進“美麗鄉村遊”建設,實現農民不離鄉、不離土、不失地就近就地就業;白沙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實現農産品全國全網直銷,帶動鄉村旅遊發展;五指山大力發展茶葉、憂遁草、五指山蜘蛛等熱帶山地高效農業,利用互聯網為“山貨”走出深山暢通道路。

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柯佑鵬説,取消中部生態核心保護區GDP考核,把考核重點轉到了居民收入、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實際上減輕了經濟發展壓力,為轉變發展方式騰出了更大空間,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2016年,瓊中、五指山、保亭、白沙4個市縣的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個指標的增幅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全省一張藍圖 生態成招牌

暑期,持續高溫讓全國多地遭遇“大烤”,涼爽瓊島成為熱門避暑旅遊目的地之一,讓海南旅遊淡季不淡。

海南的“一抹清涼”,正是得益於良好的生態環境。“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最大本錢”,海南倍加珍愛、精心呵護,以“多規合一”為引領,強化生態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限的剛性約束,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集約高效的生産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

省規劃委員會主任丁式江説,“多規合一”改革把全省作為“一座大城市”整體來配置資源,從全局的視野優化空間佈局、引領産業集中集約發展、完善“五網”基礎設施、嚴守生態紅線,可以有效防止從局部利益或部門利益出發重復建設、低品質開發以及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子,將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海南的發展優勢。

如今,海南已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1535平方公里,佔陸域面積33.5%,劃定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8316.6平方公里,佔海南島近岸海域總面積35.1%,並形成了“一心多廊、山海相連、河湖相串”的基本生態保護紅線空間格局。

從城市到農村,海南正在擦亮生態招牌,在城鎮啟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海口狠抓“雙創”,抹掉“臟亂差”、改造老舊城區街巷、補上基礎設施欠賬,刷新了一座城;三亞推進“雙修”,整治城市發展亂象,推動城市轉型升級,讓生態美與人文美相得益彰。

海南還啟動了“百鎮千村”工程。全省各市縣圍繞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目標,建設美麗家園,讓天更藍、水更清、陽光更燦爛,促進生態、生産、生活緊密結合,相得益彰,為遊客打造了一個個旅遊“點”,為百姓拓寬了可持續增收渠道。

蔚藍的大海、清新的空氣,花園般的城市、詩畫般的農村,海南的生態已經成為靚麗的招牌,每年吸引著數千萬遊客紛至沓來。(記者 況昌勳 周曉夢)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