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情無止,橋連心
——香港與內地青年雲南貧困村建橋記

2017-08-31 16:3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昆明8月31日電 題:情無止,橋連心——香港與內地青年雲南貧困村建橋記

新華社記者查文曄

鞭炮聲震耳欲聾,煙花飛向天空,在一片喜慶氣氛中,由香港與內地多所高校誌願者興建的一座“無止橋”8月26日在雲南省文山州硯山縣六主村落成。

這一項目由成立於2007年的香港無止橋慈善基金髮起,並得到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贊助。為慶祝香港回歸20週年,基金會發動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同濟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高校約60名師生,于8月19日至26日來到六主村,共同修建這座橋。

緣起無止橋

六主村位於雲南東南部,距昆明約7小時車程。全村1300多人,以漢族、壯族和苗族為主。經濟來源為種植業及外出務工,人均年純收入約2700元,是較典型的貧困村。

這座橋長約32米,採用貝雷橋(裝配式鋼橋)方式搭建。有了它,村民過河、小孩上學便有了安全可靠的途徑,再不用從年久失修的舊橋上經過,也不必冒險涉水過河。村民們都説,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十年來,無止橋慈善基金在內地多個省份修建了40多座橋梁,改善了當地居民生活,也培養了青年志願者,播撒了公益理念和國情教育的種子。這些種子在廣袤的內地農村生根發芽,結出果實。硯山縣項目就源於無止橋志願者、同濟大學研究生李昂的提議。

“我是硯山本地人,之前參加了同濟大學無止橋團隊在重慶的建橋項目,感受很深。我一直想為家鄉做一些事情。”李昂説,去年寒假他回到硯山勘察尋訪,確定了在六主村建橋。經過項目申請和評估,最終成功在無止橋基金會立項。

從立項到落成,六主村無止橋凝聚了志願者們近一年的心血。該項目橋梁組組長、同濟大學研究生陳賢俊告訴記者,今年2月、4月,志願者兩次入村進行前期調研,對建橋點進行實地測量,反復修改設計圖紙,力求最優。根據當地自然環境和河流情況,選擇了貝雷橋這一形式。水泥橋墩由專業施工隊負責,橋體則由同濟大學團隊設計後交由廠家生産,再將部件運到現場組裝。

談起志願者們的敬業,鎮江長城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魯傳寶豎起大拇指:“同學們各方面素質都很不錯,責任心很強。為了給圖紙定型,多次到工廠與技術人員討論,優化結構細節。李昂同學在夏天最熱的時候連續7天待在工廠,和我們一起加班加點。我們也把其他大項目放下,全力支持這個項目。”

“這是一次難得的鍛鍊”

前期工作完成後,約60名志願者于8月下旬來到六主村,分成橋梁、策宣、民生、景觀、後勤等多個小組,開始了同甘共苦的建橋之路。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生林翠碧參加了後勤組,買菜、洗菜、洗碗、幫村民做飯……這位90後香港女生第一次面對能盛數十人米飯的大鍋、幾十人的碗筷。她笑著説:“這對我是一次難得的鍛鍊。”

在六主村,志願者們自帶睡袋,擠在村委會樓上,七八個人一間席地而睡,但大家不以為苦,甘之如飴。香港理工大學大二學生梁嘉琪主修測量專業,她説無止橋給了她一次學以致用、磨煉意志的實踐機會。

“這裡的情況比預想的好。父母一開始很擔心,怕我無法適應內地農村的生活。但我希望更深入地認識內地,奉獻愛心。中學時我就到甘肅參與過支教活動,大一入學後參加了無止橋團隊,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也讓父母放下心來。”梁嘉琪説。

談起建橋期間的艱辛,志願者們不約而同地説,最大的困難是天氣。“先遣隊來的時候,村裏就一直下雨,讓我們焦慮萬分。幸好開工前雨停了,當我們旋緊最後一顆螺絲之後,又下起雨來。真是有驚無險!”陳賢俊説,下雨時河水常漫過岸邊道路,志願者們不得不在泥水中跋涉;而天晴時烈日的暴曬曾讓他的脖子“一碰就疼”,不少同學的皮膚也被曬成了“黑白分明”。但大家並不叫苦,硬是咬牙堅持下來。

每天早上6點半,後勤組的同學就先起床為大家準備早餐。7點半,其他組的同學起床做操、吃早餐。8點,志願者們開始工作,除午休2小時外,每天工作約8小時。晚上10點,小組長們還要集合開會,總結當天工作。

不分你我,並肩奮鬥

在建橋過程中,內地與香港青年混編小組,成為並肩奮鬥的夥伴,也增進了彼此的了解。“香港同學動手能力很強,能熟練使用打磨機、手拉葫蘆等器械,值得我們學習。”陳賢俊説,儘管在生活習慣上有些差異,但大家都會主動交流,在工作中密切配合,共同體驗勞動的快樂。

“一塊貝雷片重105公斤,本來4個男生一起抬,為了讓女同學參與,我們特意多安排3位女同學一起抬。”陳賢俊説,儘管來自不同專業,但大家建橋的心願是一致的。組裝橋體時,一個銷釘由十幾位同學輪流敲擊,隨著錘頭的節奏,旁邊的同學喊著口號大聲鼓勁。銷釘最後釘入的那一刻,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

“香港同學更活潑開朗一些,和我們在一起很快就熟悉了。”昆明理工大學本科生李瀟説,每次晚會唱歌時,香港同學唱粵語版,內地同學唱普通話版,還一起合唱,大家興致很高,趣味橫生。休息時,同學們會玩“狼人殺”、“真心話大冒險”,還辦過“破冰”晚會、篝火晚會,讓大家在勞動之餘放鬆身心。

林翠碧説,村民的善良淳樸給她留下深刻印象。香港同學不太能吃辣,村民們做菜時就會多做一份不辣的。村裏老人、兒童遇到同學們,都會報以發自內心的微笑,令她十分感動。為改善村民生活,同學們還在村裏修了一個小花園,對多戶村民進行家訪,為他們更換舊水管,重新安裝電線,維修房屋。同學們還為村民舉辦手機軟體應用、垃圾分類和安全用電講座。

“多虧同學們幫忙!我家土房子多年來一直漏水,是他們幫我解決的。”72歲的村民汪明鳳和老伴相依為命,屬於村裏的貧困戶。她説,志願者還幫家裏安裝了新水管和扶手,她的生活方便多了。

無止橋連著回家的路

專程來到六主村出席落成儀式的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梁家樂表示,特區政府一直十分鼓勵香港青年踏足內地,參與社會服務和交流活動。無止橋項目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在造福村民的同時凝聚香港和內地青年的力量,增進彼此的了解和交流,同心服務偏遠山區的居民。

無止橋慈善基金髮起人及義務秘書紀文鳳女士説,基金成立十年來,在內地山區修建人行便橋的同時,也希望促進香港與內地大學生的交流,種下友誼的種子,開出交流的花朵,搭起人與人之間的心橋。基金未來將努力拓展跨學科、跨領域的項目平臺,引智下鄉,貢獻專長,希望建立更多愛心之橋、友誼之橋、夢想之橋。

橋建好了,志願者要離開六主村了,村民們穿上最鮮艷的衣服,在村口一字排開,敲鑼打鼓為他們送行。“一位村民對我説,六主村就是你們的第二個家,你們走後千萬別忘了回家的路。”李昂説,這座橋凝聚的友誼和夢想永遠留在志願者們的心裏。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