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光伏農業如何破題?
專家:基礎在農業 探索脫貧新方式

2017-09-03 23:03 來源: 人民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圖注安徽省靈璧縣農戶利用光伏農業發展生産。

光伏大棚,光伏農場,光伏牧場、光伏花卉……近年來,“光伏+農業”的形式逐漸多樣化,為現代農業和脫貧攻堅進行了探索。但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行業標準不健全、建設標準不統一等情況。有專家表示,光伏農業必須以農業穩定作為基礎,避免與農爭光、與農爭地現象,探索光伏扶貧新方式。

光伏農業,是將太陽能發電廣泛應用到現代農業種植、養殖、灌溉、病蟲害防治,以及農業機械動力等領域的一種新型農業。此前光伏農業一直受光伏電池組件成本高的制約,近年來隨著成本不斷降低,光伏農業迅速發展。在政策方面,2017年一號文件指出,要“實施農村新能源行動,推進光伏發電”;2016年,國家能源局發佈文件鼓勵光伏發電與種植、養殖業結合。

在政策和技術的疊加影響下,光伏農業快速發展,有數據預測未來5年我國光伏農業市場規模或達數萬億元。記者梳理髮現,當前在農村應用主要集中在光伏種植、光伏養殖、光伏水利和光伏村舍。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農業盈利性差“變相徵地”等情況。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光伏農業精準扶貧發展論壇暨光伏農場包縣脫貧靈璧模式推介會上,原國務院參事石定寰表示,我國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利用新能源解決農村生産生活問題,30年前就有提出“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求效益”。但由於成本限制沒有大範圍推廣,最先在沼氣方面進行了突破。

“由於光伏成本的持續降低,現在光伏農業成為了可能,光伏從補充能源逐漸轉變成主體能源之一。但是光伏如何與農業有效結合,成為當前值得思考的問題。”石定寰認為,雙方結合的前提是不能影響農業穩定生産,不能觸及18億畝耕地紅線。光伏農場利用荒山、坡地,找到適合種植的農作物,通過“農業+光伏+就業”的疊加效益模式,對精準扶貧、有效脫貧發揮了積極作用。要在光伏和農業的兼容性和平衡盈利上找到“最大公約數”,在産品質量、行業標準、過程監管上共同發力,防止一哄而上、一地雞毛的情況發生。

三農研究專家、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表示,光伏農業包括了光、電、農業等多方面內容,將其作用在脫貧攻堅上,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如何將荒山、坡地改造成適合農業發展環境,改良農作物促進生長,值得進一步探索研究。

柯炳生説,光伏農業建立在不能損害農業生産,並要促進農業發展的基礎之上,需要開發出水塘、荒地等多種可複製推廣的模式。他建議,在面積相對較小的區域,不易種植多種農作物,由於光照、土壤、灌水、施肥情況不一,種植品種過多將增加生産、管理成本。光伏下的農業,核心還是農業,不能本末倒置,更要加強農業研究。

“結合精準扶貧,要能夠解決貧困群眾的生産生活用電問題,如果將荒地用好,是有較大發揮空間的。值得重視的是,光伏農業商業模式的主體是企業,要明確政府與企業的定位,為貧困戶穩定科學脫貧打牢基礎。”他説。

據介紹,“貧困村光伏農場”項目為靈璧縣73個貧困村每村建設0.5兆瓦光伏農場,讓貧困村實現“光伏+農業+就業”的疊加收益。作為會議承辦方,靈璧縣縣委書記劉博夫表示,靈璧是農業大縣,將不斷探索光伏扶貧新模式,推動農業增産、農民增收、農村增美,真正實現農光互補綜合效益。(記者李彤)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