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安徽歙縣:工匠精神傳承徽墨技藝

2017-09-05 19:3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9月4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徽墨製作技藝傳承人周美洪在車間檢查産品質量。

安徽歙縣老胡開文墨廠是皖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徽墨工廠,建於1956年,該廠始終堅持以傳統手工技藝製作徽墨,嚴格確保“煉煙、和制(拌料)、烘蒸、墨坯、捶打、稱重、定形、晾曬、打蠟、描金、質檢”11道程序不走樣,無水份,讓這一古老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2006年,徽墨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新華社發(施廣德 攝)

9月4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徽墨製作技藝傳承人周美洪(右)與工人交流製作技藝。

安徽歙縣老胡開文墨廠是皖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徽墨工廠,建於1956年,該廠始終堅持以傳統手工技藝製作徽墨,嚴格確保“煉煙、和制(拌料)、烘蒸、墨坯、捶打、稱重、定形、晾曬、打蠟、描金、質檢”11道程序不走樣,無水份,讓這一古老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2006年,徽墨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新華社發(施廣德 攝)

9月4日,一名工人在車間錘打墨餅。

安徽歙縣老胡開文墨廠是皖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徽墨工廠,建於1956年,該廠始終堅持以傳統手工技藝製作徽墨,嚴格確保“煉煙、和制(拌料)、烘蒸、墨坯、捶打、稱重、定形、晾曬、打蠟、描金、質檢”11道程序不走樣,無水份,讓這一古老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2006年,徽墨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新華社發(施廣德 攝)

9月4日,工人在制墨車間錘打墨餅。

安徽歙縣老胡開文墨廠是皖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徽墨工廠,建於1956年,該廠始終堅持以傳統手工技藝製作徽墨,嚴格確保“煉煙、和制(拌料)、烘蒸、墨坯、捶打、稱重、定形、晾曬、打蠟、描金、質檢”11道程序不走樣,無水份,讓這一古老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2006年,徽墨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新華社發(施廣德 攝)

9月4日,一名工人聚精會神地為徽墨描金。

安徽歙縣老胡開文墨廠是皖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徽墨工廠,建於1956年,該廠始終堅持以傳統手工技藝製作徽墨,嚴格確保“煉煙、和制(拌料)、烘蒸、墨坯、捶打、稱重、定形、晾曬、打蠟、描金、質檢”11道程序不走樣,無水份,讓這一古老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2006年,徽墨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新華社發(施廣德 攝)

9月4日,工人在車間製作墨坯。

安徽歙縣老胡開文墨廠是皖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徽墨工廠,建於1956年,該廠始終堅持以傳統手工技藝製作徽墨,嚴格確保“煉煙、和制(拌料)、烘蒸、墨坯、捶打、稱重、定形、晾曬、打蠟、描金、質檢”11道程序不走樣,無水份,讓這一古老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2006年,徽墨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新華社發(施廣德 攝)

9月4日,一名工人為徽墨描金。

安徽歙縣老胡開文墨廠是皖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徽墨工廠,建於1956年,該廠始終堅持以傳統手工技藝製作徽墨,嚴格確保“煉煙、和制(拌料)、烘蒸、墨坯、捶打、稱重、定形、晾曬、打蠟、描金、質檢”11道程序不走樣,無水份,讓這一古老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2006年,徽墨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新華社發(施廣德 攝)

安徽7-300.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