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煤海蝶變——內蒙古加快突破資源型經濟“天花板”

2017-09-08 18:3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8日電 題:煤海蝶變——內蒙古加快突破資源型經濟“天花板”

新華社記者 任會斌

年産原煤8億多噸,居全國首位;稀土儲量佔全國8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産區……在共和國資源版圖上,內蒙古的地位舉足輕重。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改變簡單“挖煤賣煤、挖土(稀土)賣土”格局,提質增效,推動轉方式同調結構、延長資源類産業鏈、創新驅動、節能減排、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結合,國家重要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屬和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加工、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和國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建設已具規模。

“鏈”上做文章 發展天地寬

烏審旗境內的中天合創煤炭深加工項目,總投資590多億元,設計年産360萬噸甲醇、137萬噸烯烴(聚乙烯、聚丙烯)。今年7月,這個國家現代煤化工示範項目全面投産。項目總經理張西國抓起一把白色的顆粒滿面春風地説,工廠每年能“吃”800萬噸煤,實現産值約150億元。

進入新世紀,內蒙古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稀土等資源類産業迅速發展壯大。然而,産品以“原”字頭、“初”字號為主,附加值低,日益成為轉型發展必須突破的天花板。

煤炭是內蒙古的傳統優勢産業。近年來,內蒙古抓住國家推進石油替代戰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機遇,引導企業以煤為基,多元轉化,走資源轉化增值之路。

神華百萬噸煤直接制油首條生産線運行平穩,正計劃建設第二三條生産線;伊泰200萬噸/年煤間接制油項目啟動建設,匯能20億立方米/年煤制氣後續工程穩步推進……自治區經信委主任王秉軍説,全區已獲核準煤制油産能700萬噸,另有煤制氣280億立方米、煤制烯烴300萬噸、煤制乙二醇200萬噸,全面建成後,全區每年可就地轉化煤炭4億噸左右,約佔産量的50%。

稀土、鋼鐵、有色金屬等産業鏈條也在向中下游延伸,資源綜合利用率和産業精深加工度大幅提升。

因看中包頭稀土永磁材料、永磁電機等企業聚集,2015年博鷹通航科技有限公司在包頭稀土高新區投資建廠,現已形成年産200多臺各類工業級、農業植保無人機的能力。目前,包頭市的稀土新材料、器件、終端應用企業已經達到85家,形成了從上遊的礦産品到下游電機、永磁醫用磁共振儀、無人機等終端應用産品的完整生産鏈條。

打造新引擎 破“一煤獨大”

內蒙古還全面推動傳統産業新型化、新興産業規模化、支柱産業多元化發展,力破産業“一煤獨大”、傳統型為主的困局。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境內的中國電信雲計算內蒙古信息園建設3年多來,已建成近20萬台雲服務器的承載能力。“已經有百度、阿裏巴巴、騰訊、搜狐、上海證券交易所等60多家網絡公司和政府、企業用戶入駐,把這裡作為自己全國性的數據存儲處理中心。”信息園開發建設運營部主任陳彤童説。

近年來,內蒙古抓住入選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機遇,把雲計算、大數據産業作為培育産業增長點,改造升級傳統産業的新引擎,引入電信、聯通、移動、中興、華為、曙光等企業建設雲計算數據中心,現已具備90多萬台雲服務器的承載能力。

京東方高端顯示屏、稀寶博為永磁醫用磁共振儀、伯恩露笑藍寶石……隨著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産業項目的聚集,預計“十三五”末,新興産業增加值有望達到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0%左右。

高端不高端,冷軋是關鍵。去年12月,包鋼353萬噸/年稀土鋼板材冷軋工程投産,結束了西部不産高端汽車板、家電用板的歷史。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傳統工業改造升級重點項目頻傳捷報,汽車、農畜産品加工等産業日益壯大,旅遊、物流等服務業蓬勃發展,借力“一帶一路”壯大外向型經濟,帶動了産業升級提檔,結構持續優化。去年全區三産結構優化為8.8:48.7:42.5,煤炭行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降為19.6%。

創新驅動新跨越

內蒙古的科教水平相對低,轉型發展,需要有力的外部技術支撐。近年來,自治區、盟市和相關科研機構、企業廣泛與國內外高校院所、企業合作,設立了中科院稀土研發中心、北大包頭創新研究院、浙大包頭工業技術研究院等一批實力雄厚的機構,千方百計招攬高新技術産業項目,服務和引領地方産業轉型。

2002年,內蒙古伊泰集團聯合中科院的專家,成立了中科合成油技術公司,並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煤間接制油技術和高效催化劑。在相關技術的支撐下,2014年以來,該集團相繼建設了120萬噸/年精細化學品示範項目、200萬噸/年煤間接制油示範項目,伊泰集團也由此成為國內現代煤化工領域的領軍企業。

王秉軍説,目前全區企業、科研機構已掌握100多項現代煤化工專利技術,國家首批煤制油、煤制氣等現代煤化工示範項目也都建在自治區境內,為這一産業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呂浩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