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甘肅:新型市場建設讓特色農産品“下江南、
出國門”

2017-09-09 11:2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蘭州9月9日電(記者 王博)晚上10點多,位於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的張掖玉米種子暨農産品交易中心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今年42歲的菜農唐莉和其他幾位工友正抓緊時間把剛收回來的蔬菜分揀、包裝、貼簽,整齊地碼放在包裝箱內。這些包裝好的蔬菜將出現在廣東、浙江等地的貨架和餐桌上。

張掖市位於河西走廊中段,是有名的“河西糧倉”,尤以盛産玉米、高原夏菜聞名。但守著“聚寶盆”,當地老百姓還是犯了愁。唐莉介紹,往年蔬菜豐收後,大多數菜農將蔬菜運送到就近的集貿市場進行零售、批發,一時間,大批蔬菜集中涌入市場,造成價格下跌。

“價格低的時候,都不夠采收成本,很多菜爛在地裏也沒人收。”唐莉説,由於銷量小、價格不穩定,即使豐收了,也賣不出好價錢。

唐莉所説的情況在甘肅省並不少見。記者在甘肅多地採訪了解到,由於市場信息不對稱、缺少大型市場對接,菜農種植蔬菜“跟風”現象嚴重,“什麼好賣種什麼”,結果收入很不穩定。甘肅省商務廳市場體系建設處副處長巨哲如説,雖然此前甘肅省在其他特色農産品産地建立了一些商品交易市場,但市場規模、管理水平等已經不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改造升級勢在必行。

為此,近年來甘肅省針對不同地區的特色,建立了一批相應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場,涉及玉米、高原夏菜、馬鈴薯和中藥材等特色優勢農産品的市場流通和貿易。這些市場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運作,與農戶簽訂訂單,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進行收購,解決了農民的銷路問題。

“通過提高市場建設的‘專業性’,引導農戶避免盲目種植。”巨哲如介紹,新型市場在建設過程中還配備了農産品檢疫檢驗中心、冷鏈物流等現代化管理設施,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

唐莉就是這些新型市場的受益者。如今,她家的6畝蔬菜地都與張掖玉米種子暨農産品交易中心簽訂了訂單合同。“蔬菜收穫後就有專人來收購,不用再操心行情了。”唐莉説,“農閒時,還可以到交易中心打工,收入比往年高多了。”

張掖玉米種子暨農産品交易中心董事長周文政告訴記者,目前該交易中心與當地農戶簽訂的訂單已經達到3萬畝,帶動農戶穩定增收,農産品大多“下了江南”。

甘肅省商務廳介紹,截至去年底,甘肅省已建成各類農産品交易中心615個,以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及公益性市場、農産品産地批發市場、縣鄉便民市場為主體的市場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成為我國“西菜東調”“北菜南運”的商品蔬菜基地,年調出特色農産品超過800萬噸。

在加速農産品“下江南”的同時,甘肅省還借助“一帶一路”黃金通道優勢,讓特色農産品“出國門”。甘肅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甘肅省與“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貿易額接近全省進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其中蔬菜出口額同比增長了143%。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