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培養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綜述

2017-09-12 16:3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 題:培養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綜述

新華社記者 胡浩、徐祖華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青年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修訂人才培養標準、改革教學育人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創業實踐訓練、構建創業幫扶體系,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撐。

大學生成為創新創業生力軍

“OFO”小黃車是近兩年迅速為公眾熟知的共享單車企業。今年3月,“OFO”公佈了約合31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此時,這個年輕的公司創立才3年。和公司一樣年輕的“90後”創始人兼CEO戴威,走出北大校園才一年多。

“我們將致力於成為影響世界的公司,繼續為全球用戶提供便利的短途出行服務。”戴威信心滿滿。

和戴威一樣對創新創業滿懷激情的,是數十萬的年輕人。

麥可思研究院聯合中國社科院發佈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相關數據顯示,近5年來,中國大學生畢業即創業比例從2011屆的1.6%上升到2017屆的3.0%,接近翻了一番。以2017年795萬應屆畢業生的總量計算,年創業大學生的數量超過20萬人。

今天,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成為創新創業的主力軍。連續三年舉辦的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每一屆的報名項目均為前一屆的3倍以上,參與人數也在前一屆的2倍以上。2017年的第三屆大賽參與高校達2241所,團隊報名項目37萬個,參與學生超過150萬人。

創新,從課堂開始改變

創新創業的素質和技能,離不開學校的培養和引導。

“要通過學校教育,激發全體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鄭曉靜院士眼裏,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融入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

為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構建了學校、學院、班級三級眾創空間,設立了“第二張成績單”、“學分認定和轉換辦法”、“彈性學習年限制度”等管理機制。

“課堂+實訓”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已在全國許多高校推廣普及,《創業基礎》《創業導引》等課程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各具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開始形成。課程的變化,促使教師也要做出改變。

為調動教師積極性,教育部專門印發《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各高校也通過教學管理與教師考評文件的修訂,鼓勵教師改變教學與考核方式,加強專職教師技能培訓,引進行業師資力量,支持教師離崗參與成果轉化或創業。

2016年底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各地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數共計2.6萬餘名,兼職導師數共計7.6萬餘名。在各省級教育部門各高校推薦基礎上,教育部初步建成“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已有近5000名專家入庫。

為創意起飛搭建産學研融合平臺

創意想法要成為創業成果,除了“學生要學、教師能教”,還得有好的孵化平臺。

為了幫助大學生創業實現從“0”到“1”的轉變,我國近兩年分兩批建設了19個高校國家創新創業示範基地。以清華大學為例,1.65萬平方米的“清華icenter”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校園創客空間,每年支持3000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創業基金也是不少高校聚集資源支持大學生創業的重要方面。在四川大學,學校建立了“50億+”系列雙創基金,並與中國工商銀行四川省分行共同組建120億元的“四川大學學生創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等,支持師生創新創業。

依託科技園和地方創業平臺,師生們的創新創業更加順利啟航,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山東大學科技園,已累計入駐企業近百家,一大批科技成果在科技園內實現轉化,先後孵化出了山大魯能、山大華特、山大奧太、山大華天、山大地緯等著名品牌的高科技企業,促進了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當地經濟發展。武漢大學構建的“1+8城市圈”技術轉移中心,結合湖北省和中部地區産業特徵及未來産業發展趨勢,為城市圈規劃提供産業發展方向建議及技術研發需求。

有家國情懷,講責任擔當,新一代創新創業生力軍正在成長。

正如浙江大學2014級畢業生、“回車科技”創始人易昊翔所説,剛創業時僅憑激情,一心只想把技術變成産品。可是隨著視野和格局變大,就會希望自己的産品能夠讓社會變得更美好,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這是創新創業教育為我們年輕人帶來的改變,也是創新創業教育帶給我們的時代迴響”。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呂浩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