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貴州:大山溝裏貧困村變旅遊點

2017-10-04 18:3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10月4日電 題:貴州:大山溝裏貧困村變旅遊點

新華社記者駱飛 劉智強

“在大山溝裏,真沒太多出路,只能靠山吃山,多虧政府引導搞鄉村旅遊,我們才有致富的門路。”今年27歲的貧困戶楊國習邊招呼遊客邊説,回老家來搞自行車租賃快2個月了,一個月收入幾千元,比在外面“漂”著好。

恰逢黃金周,楊國習比以往更忙碌。面對絡繹不絕的遊客租車需求,跑前跑後的他儘量做得週到。“我現在有35輛自行車,投入2萬多元,全靠政府的特惠貸支持。剩下的錢又拿去修圈養牛,一家人生活應該沒問題了。”他説。

楊國習所在的地方名叫東風湖景區,地處貴州烏蒙山區畢節市黔西縣新仁鄉。烏江一級支流六衝河與鴨甸河在此交匯,形成獨特的高山峽谷風光,造就了絕美的“烏江源百里畫廊”。高大陡峭的崖壁,鬼斧神工,形態各異,奔騰的河水清澈開闊,漁船、遊船穿梭不斷。

過去,山高谷深雖孕育了雄險奇秀的自然美景,卻也成為當地人難以跨越的天塹。楊國習老家所在的化屋村麻窩寨就坐落在這深谷裏,村裏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土地貧瘠,廣種薄收。當地貧困發生率超過20%,是全省的深度貧困村。

楊國習一家5口人,雖然父母踏實勤勞,但也只能勉強糊口,兩個哥哥不得不10多歲就外出務工,而原本考上本科的他也因家境貧困最終輟學。

“當時進出村子要麼坐船,要麼爬懸崖,根本沒有路。自家養的雞或豬想賣也搬不出去。”楊國習説,今年初,政府的易地扶貧搬遷把整個寨子都搬到了景區邊上,依託景區,不僅水電路通到了家裏,還能分享旅遊“紅利”。

新仁鄉鄉長楊顯邦介紹,鄉村旅遊是整個化屋村脫貧致富的有力保障。全村238戶人家,這些年80%都受旅遊業直接或間接帶動。今年剩下的57戶貧困戶,除了旅遊帶動外,還有養牛、種蔬菜等産業覆蓋,長短結合能確保全部脫貧。

“搞鄉村旅遊,既能迅速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又能充分利用山區生態優勢,是貧困山區脫貧最有利的抓手之一。在提供旅遊服務過程中,老百姓打工、擺攤都能參與,帶動增收明顯。”楊顯邦説。

化屋村的變遷是貴州山區發展鄉村旅遊助脫貧的一個縮影。據了解,目前,貴州省發展鄉村旅遊的自然村寨突破3000個,去年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就助推了29.4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在位於黔南州荔波縣的大小七孔景區,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從當地瑤山鄉整村搬遷來的高橋村村支書朱明懷説,依託景區,村裏人幾乎都解決了就業。

在貴州貧困山區,貧困村向旅遊點的“蛻變”是脫貧攻堅階段找準旅遊脫貧路徑的實踐。不少受訪人員認為,通過旅遊扶貧,可以既讓農民口袋“鼓起來”,又讓鄉村“美起來”。

當前,貴州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根據相關規劃,到2019年,貴州省將力爭旅遊扶貧帶動全省100萬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