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漫漫黃沙變寶地——新疆打造多元沙漠産業

2017-10-10 10:4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0日電 題:漫漫黃沙變寶地——新疆打造多元沙漠産業

新華社記者 顧煜、白佳麗

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庫木塔格沙漠三大沙漠等10片沙漠分佈在天山南北——新疆,曾飽受沙漠之苦。如今,勤勞的新疆各族人民通過種植肉蓯蓉、紅棗、玫瑰,開發旅遊等方式,打造出多元沙漠産業,硬是將沙漠變成致富“寶地”。

沙漠染綠 “綠寶盆”長出“生財果”

金秋10月,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新疆若羌縣迎來豐收季節,每棵棗樹枝頭挂滿碩大的紅棗。今年70歲的若羌縣庫爾貴村村民宋禮笑得合不攏嘴,他的棗園距離沙漠邊緣三四公里,“剛開始擔心沙漠邊沒有水,現在沙漠邊的40畝地卻成了香餑餑。”據了解,當地通過鋪設節水灌溉設施,解決了棗農的無水之憂,而沙漠旁原本無人問津的荒地現在一畝難求。

近十多年來,若羌縣耕地面積的75%種植紅棗,因品質好、産量高,近幾年紅棗成為“致富果”,若羌縣的人均年收入從2001年的2216元,增長到了2016年的3萬餘元。

沿著沙漠向北400公里,從前這裡綿延著荒地與白色的棉田,而今紫紅相間的枸杞為沙漠邊緣的新疆尉犁縣增添了新的顏色。從2014年起,尉犁縣開始減少種植耗水量較大、收益較低的棉花,改種黑、紅枸杞,現在全縣共有760多戶農民種植枸杞,總種植面積7.5萬畝,每畝地不僅少用了200多方水,每年還可以多收益4000元左右。

除了紅棗和枸杞,和田地區的玫瑰、鄯善縣的梭梭接種肉蓯蓉、精河縣的蛋白桑……昔日黃沙漫漫的地方,已成為天山南北的“綠寶盆”。目前,新疆沙漠地區特色經濟植物肉蓯蓉、釀酒葡萄、沙棘、枸杞、沙漠玫瑰、甘草、黑加侖等種植面積已達142萬畝。

以沙為源 産業鏈不斷延長

“今年的桑葉茶賣的比往年還要好。”看著桌邊的一疊訂單,劉吉發愈發認為當初的決定沒錯。2013年,放棄了服裝鞋帽生意的劉吉發在新疆精河縣承包了2萬畝沙漠。劉吉發種的蛋白桑位於精河縣烏蘭旦達蓋沙漠北緣,總面積約20萬畝的沙漠對周邊造成了比較大風沙危害,2013年起,為改善生態環境,當地在沙漠北緣建造防護林。

“現在桑葉加工廠每天可加工鮮葉700公斤左右,可生産茶葉150公斤至200公斤,還生産酵素等産品。”劉吉發介紹,目前蛋白桑開發利用渠道呈現多元化,在果品、飼料食用菌培養上已經形成了産業雛形。

與劉吉發一樣,鄯善縣達浪坎鄉阿扎提村村民賽甫力·斯迪克和合作社的夥伴們一同種植的肉蓯蓉也迎來豐收。“今年4500畝的梭梭接種肉蓯蓉預計可以收1500噸。” 賽甫力·斯迪克測算今年合作社銷售收入將達2500萬元,“這比只銷售鮮肉蓯蓉賺錢多了。”

賽甫力·斯迪克介紹,為了延長産業鏈,成立合作社後他們就決定從最初的銷售鮮肉蓯蓉,進行深加工銷售,現在已經開發有肉蓯蓉保健酒、肉蓯蓉醬、粉茶、肉蓯蓉蜜等産品,並註冊了達浪牌商標,達浪坎鄉也成為遠近聞名的藥材之鄉。

新疆沙化土地面積龐大,廣大沙漠地區有豐富的光熱資源及獨特多樣的物種資源。目前,新疆已初步形成了以灌草飼料、中藥材、經濟林果等為重點的沙區特色産業,開發出了飼料、藥品、保健品、果品等一大批沙産業産品,並將沙産業鏈的觸角延伸到了沙物質建材等新興産業。

沙盡其用 黃沙成為“搖錢樹”

庫木塔格,維吾爾語意為“沙山”,作為我國距離縣城最近的沙漠,庫木塔格沙漠與鄯善縣老城南部直接相連,有“城中的沙漠”之稱。如今這片沙漠卻成為當地的“搖錢樹”。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鄯善縣在縣城邊緣建設了一座沙山公園,公園北連城區,南接沙山,東西兩側有泉水、溪流、耕地和果園,分為沙漠遊覽區和綠洲遊覽區,成為離城市最近的沙漠風景名勝區。隨著逐漸發展,已經成為4A級景區,如今,景區沙丘邊有成蔭綠樹,湖水清澈,與金色的沙漠和諧共存,成為吸引遊客的亮點之一。

“今年上半年,庫木塔格沙漠景區接待遊客21萬餘人,同比增長38%,旅遊收入增加了50%以上。”景區管委會副主任孔娟介紹,大力開發沙漠觀光旅遊業,不僅可以彌補沙漠地區經濟發展的短板,還能更好地拉動當地旅遊業和周邊産業發展,使之成為特色優勢産業,促進當地農牧民增收。

新疆沙漠分佈廣泛,為沙漠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2013年國家沙漠公園試點開展以來,新疆累計申報成功23個沙漠公園,總面積254.2萬畝。2016年,新疆國家沙漠公園接待遊客近14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5億元,“沙漠遊”已成為新疆旅遊産業的新增長點。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呂浩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