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北斗步入全球組網新時代
我國“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北斗三號衛星

2017-11-06 07:2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西昌11月5日電 11月5日19時4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

這是北斗三號衛星的首次發射,也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後實施的首次航天發射,標誌著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步入全球組網新時代。

“衛星發射入軌後,將開展相關測試及入網驗證,並適時對外開展服務。”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説。

我國于20世紀後期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前後建成北斗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目前,前兩步已實現,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2009年,北斗三號工程正式啟動建設。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曾表示,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的首次發射,將穩步推動北斗三號系統建設,加快北斗系統儘早服務全球,造福全人類。

據介紹,與北斗二號相比,北斗三號衛星將增加性能更優、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性更好的信號B1C;按照國際標準提供星基增強服務(SBAS)及搜索救援服務(SAR)。同時,還將採用更高性能的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銣原子鐘天穩定度為E-14量級,氫原子鐘天穩定度為E-15量級。

“新技術使北斗三號的性能得到大幅提升,空間信號精度(SIS)優於0.5m。”楊長風説,北斗三號的定位精度將達到2.5-5米的水平,並在保留短報文功能的前提下提升相關性能。

楊長風還表示,新時代北斗發展藍圖是構建國家綜合PNT體系建設,就是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核心,建成天地一體、覆蓋無縫、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國家綜合PNT體系,顯著提升國家時空信息服務能力,滿足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需求,為全球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根據計劃,2018年年底前後將發射18顆北斗三號衛星,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到2020年左右,完成30多顆組網衛星發射,實現全球服務能力。

“未來,通過一箭雙星或者多星的模式發射北斗三號衛星將是常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副總設計師葉成敏説。

用於發射的長征三號乙屬於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是我國目前現役發射次數最多的高軌中型運載火箭,自1994年首飛成功至今共完成了81次發射。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人力資源部主任林玉南表示:“截至目前,所有的北斗衛星均從這裡飛向太空,成功率達到100%。”

組建於1970年12月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發射衛星最多的航天發射場,發射活動已突破百次。

這次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和配套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分別研製。

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53次飛行。(李國利、楊欣、齊曉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