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宏觀調控更加有力有度有效

2017-12-05 07:51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的目標,並且明確指出: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産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同階段,立足發展改革全局,我國宏觀調控的理念與手段也不斷與時俱進。近年來,我國先後創新實施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適時適度預調微調,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明顯加強,有力促進了經濟平穩運行和結構優化升級。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把認識、把握、引領新常態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經濟工作的大邏輯,初步確立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經濟政策框架。”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陳彥斌教授説。

他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大方向下,未來應加快構建以市場化為導向的宏觀調控體系,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宏觀調控效率,以最小的代價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宏觀調控也提出了新要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認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例,去産能是“做減法”,效果可能立竿見影,但培育新動能屬於“做加法”,這就需要時間。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要更多考慮改革的整體性、協調性和系統性,“孤軍深入效果肯定是不行的,甚至還有負面影響,一定要考慮相互協調,最終實現供需的動態平衡”。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宏觀調控要以全球視野統籌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多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放大正面外溢效應,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穩定政策基調,改善與市場的溝通,增強可預期性和透明度”,是“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明確要求。陳彥斌指出,在互聯網時代,以溝通為主要方式的預期管理不僅操作成本較低,而且能夠縮短政策的外在時滯,讓宏觀調控插上“隱形的翅膀”,更有效地穩定公眾預期與提升市場信心,進而促進投資與消費。

未來,要繼續加強宏觀政策體系之間的協調,發揮好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發揮好財政、貨幣、消費、投資、産業、區域等政策工具的支撐作用,並依據不同階段、情況和特點,及時調整完善調控思路和政策工具,把握好政策的方向、力度和節奏。

進一步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還要善於創新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加強對經濟形勢的預研預判,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和潛在性問題,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效率。

專家表示,我國宏觀調控目前仍具有明顯優勢,政策“工具箱”裏的工具多種多樣,操作空間較為充足,迴旋餘地也較大。得益於新常態以來我國不再實施強刺激政策,當前我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空間都明顯優於歐美國家,這給未來宏觀調控預留了寶貴的空間。

“宏觀調控既是一門科學,也是藝術,這對政府部門提出了新的考驗。一成不變、固守教條是不能適應新的形勢需要的,必須保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提高我們自身的調控能力。”徐洪才説。(記者 熊麗)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