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補短板 蓄動能 遼寧縣域經濟攻堅克難再出發

2017-12-05 17:1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瀋陽12月5日電(記者 張倵瑃 孫仁斌 鄒明仲)時近隆冬,在老工業基地遼寧,城鄉發展的熱度並沒有受到嚴寒的影響,處處呈現出勃勃生機。遼沈大地上,一場補短板、蓄動能、促振興的縣域經濟“攻堅戰”全面打響。

受多重因素影響,遼寧縣域經濟近年來淡出公眾視線。遼寧痛定思痛,重新提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從跌落中奮進,千方百計壯大縣域經濟,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

舊模式難以為繼 新動能蓄勢待發

2008年,遼寧曾提出縣域經濟“三年倍增”計劃,縣域經濟一度成為推動全省經濟快速發展的“引擎”。但近年來,縣域經濟增速放緩較為明顯:今年上半年,遼寧41個縣(市)地區生産總值同比下降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佔全省16%;固定資産投資低於全省4.9個百分點。

問題出在哪?遼寧社會科學院經濟學所所長張萬強認為,近年來受整體經濟形勢影響,遼寧各縣域礦山、機械等傳統産業及水泥、鋼鐵等産能過剩行業受到較大衝擊,拉低了整體發展水平,依靠資源和重工業的舊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發佈的《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7)》中也指出,東北三省資源型和重工業型縣域經濟下滑幅度較大,成為影響縣域經濟總體發展的不確定因素。

這一狀況引起決策者們的高度重視,遼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就縣域經濟發展問題深入各地密集展開調研,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決定瞄準新業態,培育新動能,推進縣、鄉、村經濟全面提質增效,讓城鄉居民共享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成果。

“三業並舉”補短板 “三區共建”促發展

經過科學論證,遼寧提出縣域經濟發展新路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堅持工業産業園區、農産品深加工集聚區、服務業集聚區“三區共建”,現代農業、農産品加工業、服務業“三業並舉”,增強縣域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瓦房店市市長高順東談起上半年當地發展狀況如數家珍:水果年産量達到73萬噸,蘋果、油桃打入美國、澳大利亞市場;二産增加值199.7億元,瓦軸集團依靠高端産品拉動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5%,其主導制定的風力發電機組齒輪箱軸承國家標準12月1日正式實施;三産增加值142.5億元,萬達廣場、國內最大室內滑雪嬉雪場、亞洲第二大馬戲表演場等已經簽約或即將落地……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三大産業兼顧發展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大方向,也是瓦房店市多年來被評為全國百強縣的訣竅所在。”高順東説。

今年10月,《遼寧省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年行動計劃》印發,提出以資源稟賦為基礎,以農産品深加工和旅遊等特色産業為依託,實現縣(市)、鄉(鎮)、村經濟全面發展。

剛剛結束的遼寧旅遊産業招商大會上,遼寧共策劃包裝生態觀光、休閒度假、養生養老、特色小鎮等各類旅遊招商項目212個,計劃投資額達3200多億元人民幣。

“危”中尋“機”從頭越 攻堅克難啟新航

發展縣域經濟不是片面追求經濟增速,而是尋求更加平衡、充分的發展。遼寧省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省41個縣(市)經濟總量佔全省的比重明顯提高,現有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

在遼寧省最冷的西豐縣,室外氣溫接近零下20度,遼寧圓上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裏卻一派緊張忙碌景象。現代化流水線上,當地特産榛子等被包裝好後裝箱,發貨車輛則整裝待發。公司總經理劉璇説,他們與農民簽訂單發展有機農業,借助電商平臺把産品賣到全國。目前年營業額已達到5000萬元人民幣,帶動了周邊近200名勞動力就業。

西豐縣委書記康冠華説,作為一個省級貧困縣,發展農産品加工集聚區讓西豐找到了“彎道超車”的良機,也幫助全縣4萬多貧困人口加快實現脫貧致富。

遼寧省常務副省長張雷介紹説,除了引導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政府還在簡政放權、深化改革、提高服務效能等方面下大氣力改善營商環境。

海城市率先在全省實施 “五證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許可前置變後置、放寬經營場所條件、註冊資本認繳制等新政。近年來當地累計取消行政審批項目141項,每年減輕企業負擔1000余萬元,新增註冊登記市場主體7000余家。

“遼寧縣域經濟有很好的基礎,現在發展方向進一步明確了,只要真抓實幹堅持下去,一定會重新崛起。”海城市委書記孫巨先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