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專家學者熱議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才有生命力

2017-12-05 20:2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杭州12月5日電 題:專家學者熱議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才有生命力

新華社記者 方問禹、呂昂

在浙江烏鎮舉行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與會者就金融科技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他們認為,當前金融科技只有服務實體經濟才有生命力。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劉國強説,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立足服務實體經濟是中央對金融工作的要求,金融業既要把這個要求當做方向,也要當做操作指南,當做自己的生存之道,如果沒有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如果不能為實體經濟提供優質、高效、成本合理的服務,金融業創造的利潤不但不可能持續,而且很可能形成泡沫,最後化為泡影。

螞蟻金服總裁彭蕾説,螞蟻金服的觀察和實踐表明,科技金融與應用場景的深度結合,也利於金融回歸實體經濟。

北京崑崙萬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集團董事長兼CEO周亞輝説,科技正在幫助金融機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對實體企業而言,融資成本、時間成本也能隨之下降。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説,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熱潮中,金融機構應當清晰地認識到只有立足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科技才有生命力,金融科技的發展也需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

專家建議加強三個方面的能力建設:一是需求適配能力,服務實體經濟不是單一式的提供資金支持,也不是被動地提供金融服務,服務實體經濟應該是多元的、多層次、主動式的,金融從業機構應該找準服務實體經濟的著力點,既要做到適,也要做到配。

二是風險管控能力,金融從業機構必須將風險管控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風險管控安排與産品服務創新同步規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有效地完善風險管理、合規管理、應急處置、內部控制等業務管理制度。切實築牢數據保護、運行監控、災難恢復等保障防線,使金融科技創新帶來的各類風險始終處於可管、可控、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三是創新管理能力,當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正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金融市場快速變化,金融需求日益多元複雜,在一系列新的情況和新的挑戰下,金融從業機構應該與時俱進地對治理結構、管理模式、技術合作方式進行適應性的調整,逐步地完善金融科技創新,有效地解決當前存在的管理機制問題。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