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有“面子”更有“裏子”——廣州城市治理經

2017-12-11 18:2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廣州12月11日電 題:有“面子”更有“裏子”——廣州城市治理經

新華社記者葉前

什麼是一座城市的面子,是高樓大廈、地標景觀,還是乾淨整潔、井然有序?

廣州,一如其千年商都“務實”,聚焦細微處:乾淨整潔的街道、井然有序的社會環境和文明向上的風氣。

看見山水

一場“城市大掃除”從中央商務區席捲城中村。

提起車陂村,過去,很多人的印像是“臟亂差”,各種線纜在小巷上空交織成“蜘蛛網”、街道“逢雨必浸”,污水橫流,小廣告隨處可見。

如今,車陂村變成車陂街,面貌煥然一新。車陂街工委書記王亞平説,社區乾淨整潔,居民生活環境好了,房子租金高了。類似的還有登峰、石牌、石井、三元里等“城中村”。

在廣州,曾經的“黑臭河”——東濠涌已變身城市“綠帶”。冬日的斜陽,映照在河邊的鵝卵石上,在親水平臺上,水中魚兒淺遊,河床上的水草輕柔伸展著。

2008年開始的整治行動持續進行,實現了全河段凈水補水、雨污分流。附近居民林志強説,“又看見小時候的河涌模樣了”。

新城市中心高樓林立,在城市地標廣州塔南側,有一個佔地約10平方公里的海珠濕地。漫步其中,無論清晨還是傍晚,總能看到成群的跑步者;花香撲面而來,野鴨子在水中嬉戲,時而可見白鷺飛過水面。

“垃圾圍城”一度是大城市背後的痛。在老城區的西村街,將有害垃圾扔進樓前特製的紅色回收桶、將低值物品放置到專項資源定時投放點已成為居民的習慣。

引入社會力量,與企業合作成立垃圾分類促進中心,建立市場與政府協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雙軌工作機制。經過3年多推廣,目前西村已實現垃圾減量的目標。數據顯示,2016年,西村街日産生活垃圾約58噸,分揀可回收廚余垃圾4.1噸及低值可回收物2.7噸,減少了填埋或焚燒的數量。

看得見的變化,帶來了看不見的體驗。“廣州藍”成為近年來刷爆市民社交網絡朋友圈的常客,一年空氣達標超過310天。藍天白雲、綠樹紅花,隨手一拍都是“偶像劇”畫面。

感受安心

城市地下管線被稱為城市“生命線”,也是城市重要的“裏子”,若管理不善,將對城市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2016年,廣州成為全國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廣州軌道交通建設監理有限公司項目管理部部長郭廣才説,過去,水電燃氣輸送公用管道多由各管線單位負責,在馬路上施工開挖,容易造成交通堵塞,也讓道路常被“開膛破肚”。打造統一地下管廊,將會解決雜亂無章的埋線亂象。

“整治後,下大雨我們也不用擔心了,心裏踏實多了。”越秀區居民張廣衛説。

“擁堵病”也是城裏人的一塊“心病”。廣州市交委主任陳小鋼説,要讓更多人選擇公共交通,就要有舒適便捷的乘坐體驗。

400公里地鐵、400條公交專用道讓上班族少了些“高峰擁堵之苦”,比開車更便捷。根據規劃,今年底公交出行率將提高到70%。

硬體改善的同時,軟體上的精細化管理“擠”出了更多通行效率。如針對個別站點上客特別集中、等三四趟車未必能上車的情況,採取“靈活線路+擺渡線”的混合運營模式,防止人流過度擁擠;在城區辟出潮汐車道,結合上下班人群流向的規律,盡可能增加道路界面流量;對道路開挖實施統一管理和規劃,減少人為製造的擁堵。

在中山大學城市社會研究中心組織的2017年度調查中,全市群眾安全感為98.2%,較往年繼續提升。案件類警情、刑事立案同比分別下降11.9%、18.1%。

廣州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説,警方嚴厲打擊了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努力讓市民吃得放心、上網安心。

力行精細

“流動人員”被稱為“來穗人員”。一個“來”字的背後,是廣州的包容和溫情。

在越秀區白雲街,出租屋管理員方純每日在街巷巡查出租屋安全隱患,採集“人屋”信息。

廣州市來穗人員管理局局長曾凱章説,創新管理是一面,精細服務是另一面,要讓來穗人員與城市融合,廣州已推進來穗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和參加高考工作,以積分制形式給來穗人員提供醫療、養老、廉租房等公共服務。

走進城區的很多街道辦,“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牌子令人注目。很多專業社工在這裡工作,幫助問題青少年、長者,以及刑滿釋放人員等進行心理干預。

在面積僅1平方公里的金花街道,就有18家社會組織進駐提供服務,涉及入戶指引、心理諮詢、老年康復、法律援助等。

2008年以來,廣州財政資金連續投入購買社會服務。目前,為市民提供專業化服務的社會組織365個,去年有270萬人次接受服務。

以前,基層政府存在著“小馬拉大車”的困境,事權、人權和財權重心下移是基層的最大呼聲。隨著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建設不斷推進,執法力量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權力下放,城市治理釋放出新的制度活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