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優化“互聯網+”發展環境
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2017-12-19 17:14 來源: 發展研究中心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李偉:優化“互聯網+”發展環境,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再過兩個星期,2018年就要來臨。在這辭舊迎新之際,很高興能夠參加“互聯網+”的支撐環境建設研討會。“互聯網+”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有力支撐。“互聯網+”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支撐環境。本次研討會就“互聯網+”的支撐環境建設展開深入討論,具有重要意義。在此,我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出席研討會的各位來賓表示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這就要求我們加強“互聯網+”的支撐環境建設,促進以互聯網為基本平臺和基礎要素的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新時期的經濟增長增添新動力。下面,我就此談幾點認識。

一、“互聯網+”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的概念。我理解,一個現代化的經濟體系一定是一個高質量的經濟體系,具體表現為以下三點:第一,它是一個高效率的經濟體系,能夠實現資源在地區、行業間的優化配置,能夠實現各類生産要素的高效利用。第二,它是一個有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不僅會使發展對生態環境的擾動最小化,而且能不斷地形成新的發展動力,使産業體系建立在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之上。第三,它是一個有助於實現平衡發展的經濟體系,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東部沿海地區還是中西部內陸地區,都能在這個體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都能分享到應得的成果。

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是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發展要素之一。可以説,現在,互聯網已經成為國民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管理和社會治理不可或缺的手段,正在深度融入生産、分配、交換、消費等社會再生産的各個環節。我認為,“互聯網+”對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至少有如下三大作用。

第一,“互聯網+”能夠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在人類歷史上,交易成本的每

一次降低都能極大拓展市場範圍,促進分工與專業化,使得社會生産力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在古代,由於水運的成本遠遠低於陸運,文明古國多誕生於大河流域。在近代,輪船和鐵路的發明,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有力地推動了兩次工業革命的爆發。今天,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再一次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一方面,無論人們身處何處,都能以互聯網為平臺,搜索信息、相互聯絡、進行交易。另一方面,以互聯網為通道,企業之間、産業上下游之間、各發展領域之間,實現了更加便利、更加充分的信息交換,減少了交易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節省了信息匹配所需要的時間。這些都提高了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

第二,依託“互聯網+”,能夠創造新的産業和業態,也能夠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隨著發展階段的演進,一國的要素條件、需求結構會出現重大變化,使得一些傳統優勢産業逐步喪失優勢。要實現持續發展,必須促進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互聯網+”作為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應用於産業變革的重要途徑,對於促進産業結構升級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依託“互聯網+”,能夠創造出新的産品需求、新的産業領域和新的商業形態。例如,當前,我國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形成的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出現了井噴式發展。今年“雙十一”,僅天貓商城的成交額就達到1682億元,較去年增長39%。另外,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6月,我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5.11億,其中,手機支付用戶規模達到5.02億;我國網約出租車用戶規模達到2.78億,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達到1.06億,市民出行方式更加豐富。利用“互聯網+”,可以改造、升級傳統産業,大幅提高傳統産業效率。例如,互聯網與製造業的深入融合,有助於加速智慧製造的發展,優化産品製造過程,提高産品質量,使製造業能夠適應日益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從而創造出我國製造業的新優勢。

第三,利用“互聯網+”,能夠促進農村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增強發展的平衡性。農村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經濟基礎薄弱,交通不夠便利,但多數地區生態環境良好,有著較為豐富的生態資源、文化資源和地方特色鮮明的産品資源。利用“互聯網+”,能夠使這些地區更好地同外部市場進行對接,更充分地實現當地資源的價值。利用“互聯網+”,有助於把小農戶融入大市場,有助於形成更加多元的農業經營主體,有助於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同農民的生産經營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助於釋放農業生産效能,增加農民收入。利用“互聯網+”,欠發達地區、邊疆地區也能夠更加充分地融入全國市場和全球分工體系,使得當地資源要素得到更加優化的配置。利用“互聯網+”發展文化旅遊和電子商務,可以將這些地區優美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人文資源轉化為物質財富,讓綠水青山真正轉變為金山銀山。同時,利用“互聯網+”,還能夠降低要素流動的成本,擴大要素流動的半徑,促進要素在空間上的合理配置,改變過去資源要素過度向中心城市集中的態勢,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從而實現更加平衡的發展。

二、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必須優化發展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順應世界“互聯網+”發展趨勢,作出了將“互聯網+”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深入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産業化應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互聯網+”孕育了新的增長動能,變革了生産、消費方式,但同時也要看到,“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

一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互聯網+”是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的發展平臺。因此,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經濟越發展,對信息基礎設施水平的要求也越高。雖然近幾年來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快速發展,但仍然存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網絡速度提升緩慢等問題。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0月底,我國城市寬帶人口普及率達到28.7%,與OECD發達國家基本持平;而農村寬帶人口普及率只有12.0%,兩者相差16.7個百分點。在網絡連接速度方面,與寬帶最領先的國家韓國、日本相比,實際可用下載速率只有他們的一半左右。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短板,成為網絡運行成本難以下降的硬約束。依託“互聯網+”發展起來的新經濟也因此難以獲得較高的附加值。還要看到,要充分釋放“互聯網+”的效能,也必須有海量數據的支撐。但是由於當前政府部門之間、行業之間、企業之間存在條塊分割現象,阻擋了網絡數據的互聯互通,造成數據資源開放不足,制約了“互聯網+”效能的發揮。

二是市場存在壟斷風險。依託“互聯網+”,有助於構建以開放、協同、共享為特徵的經濟社會運行新模式,有助於打破在傳統産業領域中形成的壟斷格局。但是依託網絡平臺發展起來的新經濟,一旦形成規模,往往又具有很強的市場支配力,如果監管不當,可能産生新的壟斷,阻止新進入者和潛在競爭者,損害社會整體福利。這種壟斷性還體現在,強勢的網絡平臺在面對分散的消費者和服務提供者時,往往具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帶來消費者保護和勞動者保護等問題。

三是網上侵權事件時有發生。“互聯網+”在影響社會生産方式的同時,也會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隨著互聯網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絡的日益廣泛和深入,網上侵權現象也日益增多。互聯網高度的開放性、流動性和交互性,雖然擴大了信息傳播範圍,提高了信息傳播速度,但也使得抄襲、複製、仿製等侵權行為十分容易。互聯網在便利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同時,也容易使個人隱私暴露在網絡空間之中,如網絡暴力等,個人信息安全存在較大風險。

四是網絡安全挑戰日益嚴峻。網絡安全是充分釋放“互聯網+”效能的重要保障和基本前提。當前,網絡安全問題已經不是簡單的信息安全問題,這個問題正在向經濟、社會、政治各領域乃至國家安全延展。比如,隨著互聯網快速滲透到工業各領域各環節,工業行業原有相對封閉的運行環境被逐步打破,網絡攻擊不僅威脅著互聯網本身的安全,而且會通過互聯網威脅其背後整個生産系統的穩定和設備運行的安全。尤其令人擔憂的是,一些互聯網技術比較發達的國家,為確立在網絡空間中的優勢地位,不斷加強網絡攻擊能力,全球爆發大規模網絡衝突的風險不斷增加。有效應對網絡安全風險,核心技術必須自主可控。遺憾的是,我國信息化核心技術長期依賴進口,而自主技術開發又面臨重重困難,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都相對不足。

如果上述挑戰不能很好地加以應對,互聯網運行的成本將難以明顯降低,互聯網融入發展進程的廣度和深度也難以提高。必須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優化“互聯網+”的發展環境,使“互聯網+”在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

三、綜合施策,加快優化“互聯網+”的發展環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在即將發佈的《“互聯網+”的支撐環境研究》一書中,提出了系統的關於優化“互聯網+”發展環境的政策建議。根據我的認識,優化“互聯網+”的發展環境,應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做工作、下功夫。

一是信息化技術創新方面。其核心要求和基本目標是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産業發展的自主可控。新一代信息技術系統性強、複雜度高,其研發需要大規模、長時期的資金和人力資源投入。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信息技術産品製造的跨國巨頭,比如英特爾、高通、微軟,都不是靠一朝一夕之功發展而成的,其發展都經過了長時期的創新和經驗的積累。因此,我們要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産業發展的自主可控,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協同攻關”,集中國家優勢力量和資源,儘快在集成電路、核心電子元器件、基礎軟體等核心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要充分發揮政府規劃引導乃至協調統籌的作用,建立創新聯盟,通過深化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加快核心信息技術的創新步伐。

二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其主要目標是,提高網絡基礎設施的普惠性、開放性、連通性和便利性。要加大對農村地區和偏遠地區的資金投入,進一步提高網絡基礎設施的覆蓋面。要加強數據資源集中整合和開放共享,打破地域、部門、行業的壁壘,形成統一的數據共享平臺。要提升移動通信網絡服務能力,促進各網絡之間互聯互通。要規範發展相對成熟的互聯網平臺,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要強化智慧手機行業聯盟建設,解決共性技術短板,加強與電子商務等應用行業協作,積極推進智慧手機、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的國際化。

三是體制機制改革方面。要加大對技術專利、數字內容産品及個人隱私等的保護力度。儘快將大數據産權和交易規則納入立法議程,明確大數據産權歸屬,完善數據資源確權、開放、流通、交易等相關制度,健全數據産權保護制度。要針對各類業態産生的諸如金融安全、人身財産安全、消費者保護、勞動者權益、市場壟斷等問題,加強市場監管。要創新監管手段,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信息優勢,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以高科技手段監管高科技産業”。要明確網絡平臺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建立完善的行業自律機制。比如,電子商務平臺要切實擔負起商品打假、質量控制、資金安全保障等責任,網約車平臺要切實擔負起消費者保護、駕駛員資質審核等責任。

四是國際合作方面。其基本要求是積極參與國際互聯網治理。目前,網絡空間的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保障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合理要求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認可。中國現在已經是網絡大國,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佔全球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目前,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約佔全球電子商務零售市場的39.2%。我們要利用這一優勢,在互聯網國際治理領域爭得更多的話語權。當然,我們要更加靈活地處理與國際社會其他成員的關係,加強協調合作,推動實現共贏,促進國際與國內治理體系的有機銜接,從而為“互聯網+”的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女士們、先生們!

1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應該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佈局、力爭主動……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我認為,總書記關於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也應當成為發展“互聯網+”和優化“互聯網+”發展環境的根本指針。我們要以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優化“互聯網+”發展環境,提升“互聯網+”的水平和質量,讓“互聯網+”在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發揮更加有力的支撐作用。

最後,祝本次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本文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黨組副書記、研究員李偉2017年12月17日在“互聯網+”支撐環境建設研討會上的主旨演講。)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