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浙江:全方位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2017-12-22 09:26 來源: 浙江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把水利擺在九大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之首,進一步深化了水利工作內涵,指明了水利發展方向。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勇立潮頭的浙江省,大步邁進在水資源管理的漫漫征途上,步履鏗鏘。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抓手,嚴守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為我省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水資源保障,在2016年全國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中,我省榮列第二名。

持續提升水資源管理和服務保障能力,嚴格控制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推行入河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大力開展節水護水“雙達標”行動,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和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紮實開展水土保持預防監督, 加快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浙江的水資源管理正在交出一份份優秀答卷。

踏著時代的節拍,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之下,浙江的綠水正攜著青山繪製出一幅流淌著的巨幅畫卷,讓人且歌且嘆。

節水為先,化解水資源結構性短缺制約

建設節約型社會、保護好生態環境已成為各方共識。節水,體現了水資源利用的智慧。我省牢固樹立“節水就是減排、節水促進增效、節水惠及民生”的理念,堅持把節水擺在優先位置,進一步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的協調水平。

針對我省水資源“總量大、人均少,春夏多、秋冬少,用水偏多、效率不高”的特點,我省提出“以縣域為單元、以政府為主體”,全面推進節水工作,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目前,全省有創建任務的80個縣(市、區)已全部開展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其中28個已通過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驗收的縣(市、區)正實施提升工程,20個縣(市、區)的實施方案已經當地政府批復並全面展開創建,其餘32個縣(市、區)正組織方案審批。與此同時,突出節水載體建設,著力推動節水型企業、節水型灌區(園區)和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創建工作,有效擴大節水載體覆蓋面。截至2016年底,已創建命名省級節水型企業620家、節水型灌區101個、節水型公共機構188家,涌現出了一大批節水示範典型。

“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通過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控的理念轉變,為我省打開了節水新天地,從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生活用水多源頭出發,卓有成效地緩解了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衡的難題。”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如是説,“其中,用經濟杠桿推動節約型社會建設是一大經驗。”

節水的作用不容小覷。據統計,2016年我省工業用水節省了3億立方米,這就意味著我省減少産生工業廢水約2億立方米,相當於20個西湖的水量。短短一年時間,我省工業用水總量同比下降五六個百分點。這份成績單背後,不僅是企業用水效能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我省産業轉型升級的決心以及全方位節水格局的初步建成。

在浙北門戶長興縣,工業企業回用自身廢水已經蔚然成風。浙江浙能長興發電有限公司建成中水回用工程,設計規模日處理水量6萬噸,每年節水超過1000萬餘噸。該工程使廠區水源直接與長興縣污水處理廠相通,將深度處理後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進一步處理,用作發電機組的冷卻水。截至目前,該廠累計處理並利用城市中水總量超過6200萬噸,節約了相當於6個西湖蓄水量的水資源。

而在“用水大戶”的農業生産功能集聚區,紮實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四個百萬工程”建設,因地制宜發展低壓管灌、噴灌、微灌,涌現出余姚經濟型噴滴灌、平湖微壓素混凝土管灌溉、桐鄉特低水頭微灌、嘉善PE壓力管道灌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應用典型。新型的灌溉方式不僅能夠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同時精準灌溉還提升了農作物的品質,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推崇。

此外,水平衡測試、節水器具、一戶一表、海水淡化、雨水利用、中水回用等節水舉措在我省全面推行、遍地開花;居民用水階梯式水價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積極推進,通過價格杠桿倒逼轉型,補上人均水資源短缺及用水低效短板,為我省GDP貼上節水環保的綠色標簽。

深化改革,提升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效能

為築牢水資源管理的底線,省政府建立了水資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常態化運行機制,每年召開委員會工作會議,高位推動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工作,形成了“政府抓總、部門協同、齊抓共管、通力合作”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工作機制,並且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主抓手,創新工作機制方法,多維度調動全社會、全民參與節水、護水的積極性。

在省級層面,我省出臺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意見》和考核辦法,分解下達水資源總量、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控制指標,全面建立省、市、縣三級水資源控制指標體系與管理目標責任制,將省對市考核結果納入省委對設區市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實績考核內容,強化了考核的嚴肅性與考核成果的權威性。同時,嚴格按照“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的要求,積極推動規划水資源論證工作,把水資源作為一項基礎要素用來約束國土空間開發、産業發展、項目佈局。

“水資源管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部門間的協同配合,只有最大程度地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進來,才能真正讓‘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擲地有聲、落到實處,全方位保護好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如是説。

最嚴格的標準下,如何創新工作機制,推動制度高效落地執行是關鍵。近年來,我省水利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主抓手,加快推廣一批試點成熟的改革經驗,加快試點一批脈絡明晰的改革舉措,加快研究一批關鍵性的改革思路,著力推動水行政審批和服務、農業水價改革、水利投融資、水資源管理、農田水利建設管理等重點領域體制機制改革有所突破,力爭打造成為全國水利系統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基層和企業獲得感最強的省份。

在被譽為“生活在一塊布上”的紹興市柯橋區,針對當地印染業發達、用水事務量多的實際,該區推行實施園區水保方案“打包審批”,改變以往各個企業分別單獨委託仲介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傳統做法,將濱海工業園區51家新入園印染企業“打包”成一個項目整體編制一個總的水土保持方案報告。這一“化零為整”“打包審批”的創新做法極大地簡化了水保審批手續,審批時間也從原先逐個單獨審批最多共需255個工作日壓縮到一次性“打包審批”僅需7個工作日,有力促進了水保方案的高效審批,為企業省時省力省錢的同時也極大地優化了入園投資環境。

築就屏障,構建供水水質安全保障網絡

抓好水利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礎。

浙江是洪澇臺旱災害多發的省份,如果沒有可靠的水利防線,就談不上城鄉居民的安居樂業,更談不上幸福生活。人離不開水,水是最基本的民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優質的水資源、優美的水環境、安全的水屏障等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實施水資源保障行動,構建供水安全保障網絡顯得尤為重要。

按照建設“富強浙江”的要求,浙江省科學謀水,五年投資1311億元,繼續完善以重點水源和骨幹引調水工程為重點的水資源配置格局,進一步提升城鄉水資源保障水平,擘畫浙江省未來水利發展方向的迫切需要,增強人民群眾真真實實的獲得感。

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樣考驗著人們的智慧。浙江省統籌區域合理用水需求,按照“量質並重、多源供給、聯網聯調”的要求,以重點水源和骨幹引調水工程建設為主體,加快形成更廣範圍的水資源配置網絡。建成松陽縣黃南水庫、龍遊縣高坪橋水庫和千島湖引配水、舟山市大陸引水(三期)等工程,進一步增強原水供給、水資源配置能力,顯著改善杭州、嘉興等地飲用水品質。加快實施寧海縣清溪水庫和湖州市引水(安吉方向)等工程,加強擴大浙東、浙北引水工程規模的可行性研究。

如今,在海島型缺水城市舟山正積極謀劃、踐行本地水源、大陸引水和海水淡化“三條腿”走路,多渠道補齊水資源保障能力短板,開源找水,多管齊下。在今年8月,備受矚目的舟山大陸引水三期工程海底管道鋪設已經進入最後一公里決戰期,至此,舟山人離喝上大陸引水三期工程水的日子又近了一步。

與此同時,水資源保障工作也正融入到城鄉統籌發展工程,從城市向農村不斷深入、下沉,高標準的農村飲水保障在浙江大地廣泛開展,全面落實飲水安全保障行政首長負責制等各項措施,提標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實現從“建得起、有人管、用得起”的飲水解困目標向“標準建、專業管、放心用”的飲水安全要求轉變。做到以提高水質達標率和供水保證率為重點,加強從源頭到龍頭的管控,加快凈水消毒設施提升改造,推進規模化供水管網延伸工程,推廣村級小型供水工程“以大帶小”的專業化建設與管理新模式,完成300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任務,保障廣大農村居民喝上優質水。

水是生命之源,生産之要,生態之基。新時代對包括水資源管理在內的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不能僅僅停留在抓單一的工程建設上,而是要綜合利用水利生産、生活、生態等功能,讓三者功能達到和諧統一,成為綜合的、系統的、多功能的工程。為此,浙江省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理,全域築就起供水安全保障網絡,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維,加快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的轉變,更好地發揮水利工程的生態功能,更加重視水生態治理和水環境保護,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力量,發揮“水利+”疊加功能,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助力“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跨越式發展,最終落腳點還在以水惠民的民生福祉之上。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興。

曾經,龐大的水網交通成為支撐起浙江發展的血脈,它們澤被千載,孕育出這方土地厚重的人文歷史和燦爛文明。時代更迭,行至今日,融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浙江人民用智慧續寫了人水和諧的新篇章,並且同步進行著一次次的自我審視,不斷追問新時代可持續發展之道,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和高效利用,探尋著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互促共進的奧義,秉持浙江精神,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陳瀟奕)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