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湯原縣致富有門道循環農業有得幹

2017-12-27 07:34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黑龍江省湯原縣勝利鄉的85後青年霍清濱,這兩年一口氣辦了兩家合作社:齊心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和溯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養牛、養鴨,還種稻。乍一聽,業務有點雜;細一嘮,雜中有門道。小夥子流轉了450畝土地,一簽就是10年。鄉親們説他膽兒太肥,步子跨得太大,虧了可咋整?但霍清濱心裏有底:循環農業,靠譜!

乾淨的牛舍裏,肉牛正在享受美食。“西門塔爾牛,看這肌肉,多壯實!”看著牛,霍清濱樂在臉上。如果是幹秸稈,牛可不會吃得這麼歡,這些秸稈特殊處理過。牛舍外面的院子空地上,是一個個裹得滿滿噹噹的大包。“裏面是喂牛的秸稈,前不久剛從稻田里拉回來。”霍清濱解釋道,“以前,稻草沒人要,喂牛牛不吃;現在,發酵了,牛搶著吃,長肉快。”

“秸稈變飼料,全靠省農科院送的‘寶’。”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長久介紹説,稻草經噴灑益生菌溶液後,再纏膜裹包,在日光下厭氧發酵一兩個月後,就成了有營養、易消化的黃貯飼料。院子一角,停了好幾臺農機。“摟草機、秸稈打包機、TMR全混合日糧攪拌車、糞肥還田拋撒車,花了上百萬。”霍清濱一一介紹。

靠這些農機,合作社“循環”了起來:沒人要的秸稈,變成牛愛吃的飼料;牛糞添加益生菌,通過陽光發酵房快速發酵,成為上好的有機肥;糞肥還田,再種植有機水稻。如此,秸稈有了去處,肉牛有了口糧,耕地有了肥料。

除了“牛稻田”大循環,還有“鴨田”小循環:鴨遊稻田,吃掉雜草、害蟲,促進水稻根係生長,鴨糞更是有機肥。農牧禽相融成鏈條,霍清濱嘗到了循環的“甜頭”。“去年11月,我們抓了190多頭牛。喂益生菌秸稈,長得又快又壯,今年10月中旬出欄,賣了290多萬元。扒拉下算盤,每頭牛能賺3000元左右。”霍清濱説,稻鴨養了3600隻,每只賣到五六十元,效益也不賴。霍清濱的大米是純綠色種植的,同樣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要按去年的價格,早就賣光了。好幾家公司追著,要包銷我們的大米。現磨現賣,銷路一點不愁。”

目前,湯原縣創建了5個國家級和省級標準化示範養殖場,認證綠色有機食品標誌37個。“高效益的循環農業,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有效途徑。計劃到2020年,建設‘兩牛一豬一禽’種養結合循環單元400個,有機水稻種植達到24萬畝,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到17.7%以上。”縣長徐鳳軍説。

近兩年,湯原舉全縣之力發展循環農業,減少糞污2.5萬噸、化肥使用量1500噸,既讓黑土地肥了,又讓鄉親們腰包鼓了。(記者 鄭少忠、謝振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