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瀋陽領跑“四大中心”建設

2018-01-01 14:55 來源: 遼寧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7年年底以來,瀋陽經濟區五市間的互動十分頻繁。

先是瀋陽市與鞍山市舉行合作發展座談會,兩市提出要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開展合作;隨即,瀋陽市又先後與本溪市和撫順市舉行合作發展座談會,深化合作、一體化發展再次成為關鍵詞……

密切的溝通源自於對未來發展的渴求。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統籌推進“五大區域發展戰略”三年行動計劃,將瀋陽經濟區的建設發展提上了快車道。

瀋陽經濟區建設發展三年攻堅計劃明確提出,要以瀋陽為“龍頭”,全力打造東北創新中心、區域金融中心、東北人才中心和東北亞物流中心。

連日來,“四大中心”建設成為瀋陽市與鞍山、撫順、本溪、遼陽四市互動交流的重要內容。在互動與交流中,瀋陽市正在一步步找準新定位,逐步提高放大自身的輻射帶動作用,引領鞍山、撫順、本溪、遼陽四市協同跟進,共同推動瀋陽經濟區向著遼寧經濟的發動機和新引擎目標邁進。

搭平臺:提升創新中心含金量

走進位於瀋陽市渾南區的瀋陽拓荊科技有限公司,可以看到,超潔凈的工區內,穿戴防護裝備的技術人員正在生産線上緊張忙碌。目前該公司生産的PECVD設備在中芯國際北京工程流片量已達100萬片。

“瀋陽的創新環境和創新資源對公司這些年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拓荊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今,越來越多像拓荊科技這樣的創新型企業在瀋陽發展壯大。目前,僅在渾南區,已有機器人企業46家,數字醫療、生物醫藥、電子商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茁壯成長,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5家,數量同比增長33.3%。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創新發展上,瀋陽一直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多個創新平臺落戶瀋陽,全面整合利用各種創新資源,為瀋陽的創新發展插上了翅膀。

位於渾南區瀋陽國際軟體園 E區的東北科技大市場每天人流不斷。“公司正在申報一個自主知識産權項目,在這裡從政策查詢到申報諮詢都很方便。”瀋陽美行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説。

2017年5月正式揭牌以來,東北科技大市場已與全國7家主要科技市場實現聯網,引進了42家科技及金融服務機構實體進駐,整合科技資源供應商131家。目前,市場已實現技術交易合同309項,技術成交額5.49億元。

更為關鍵的是,東北科技大市場不僅讓瀋陽本地企業受益,也為鞍山、撫順、本溪、遼陽等地的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搭建了服務平臺。

在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增強區域協同創新能力,瀋陽市委、市政府目前已有明確的思路與計劃:“放大瀋陽輻射能量,培育創新主體、打造創新平臺、整合創新資源、完善創新機制,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同時,瀋陽市還將不斷深化各類創新改革試驗,優先在瀋陽經濟區各市推廣複製成功經驗,真正提高東北創新中心的“含金量”。

謀改革:推動産業金融互融互促

2017年年底,來自遼寧40多家企業的70多位高管走進上海證券交易中心,開啟了他們的“啟迪之旅”。通過“走進上交所”這樣的資本市場專題培訓活動,他們對自己公司未來登陸證券市場參與直接融資充滿了期待。

“走進上交所”只是遼寧股權交易中心2017年組織的活動之一。自該中心成立以來,累計掛牌1300余家企業,來自瀋陽經濟區的企業約佔2/3,先後有370余家企業獲得協助,總融資額超過300億元。

如果説股權交易為企業成長打開了資本之門,那麼正在打造的以瀋陽為龍頭的區域金融中心,則大大提升了金融對産業發展的支撐作用。

在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股權私募基金大廈”搭建起了基金港、創新人才港和孵化加速器,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目前,大廈已成功引進在談基金機構20家,管理資金規模近100億元。

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等890家金融企業進駐;股權交易、票據資産交易等9家區域要素市場落地;424家仲介服務機構聚集……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以完善的金融業態,承載起瀋陽乃至瀋陽經濟區金融改革試驗的重任。

“無論是金融企業數量,還是金融業務量,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都居東北地區首位,東北地區金融中心形象已初步樹立。”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按規劃,2020年瀋陽金融業增加值將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比重的8%,基本形成金融業務輻射東北的區域金融中心發展框架。

聚合力: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

“學校裏的課程與工廠裏的實踐相結合,不僅開闊了眼界,也拓寬了我未來的就業渠道。”2017年12月28日中午,瀋陽工學院大三學生於洋在剛剛結束i5智慧製造精英班的課程後,興奮地説。

2017年4月,瀋陽工學院與瀋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聯手打造i5智慧製造學院,並共同出資4000萬元建設了全國本科院校第一家智慧製造實訓中心,對標瀋陽經濟區發展,培養智慧製造領域專業人才。

瀋陽經濟區高校集聚,有著雄厚的人才資源優勢,將這種優勢轉化成區域發展的活力與競爭力,是加快瀋陽經濟區發展的重要課題。

全力打造以瀋陽為龍頭的東北人才中心,加快培養産業轉型和科技創新急需的專門人才,為瀋陽乃至整個瀋陽經濟區的人才建設指明了方向。

在瀋陽無距科技,35歲的韓來旺正在進行旋翼無人機的項目研發,目前該項目已經進入到樣機測試階段。放棄原來事業單位的工作加入無距科技,韓來旺表示值得,“我看好無人機行業的前景,也被企業的研發能力所吸引”。

在無距科技,像韓來旺這樣的青年才俊還有很多。他們中絕大多數畢業于“985”“211”院校以及國際知名學府,創新人才已佔員工總數的35%。

“水深則魚知聚,林茂則鳥有歸”。未來三年,圍繞建設東北人才中心,瀋陽經濟區五市將根據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定出臺人才政策,引進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團隊,並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

聯四方:構建現代化物流基地

商品出庫、打包、通過智慧化分揀系統再分配、送到千家萬戶……2017年12月28日上午,京東“亞洲一號”現代物流中心裏呈現出繁忙的景象。

2016年投入使用的京東“亞洲一號”現代物流中心,極限處理能力為50萬單/日,保證了京東的送貨時間。

京東物流集團東北區總經理楊磊説,2009年京東業務就已開始涉及東北,最初選址時,京東就將東北區總部放在了瀋陽。“看到了瀋陽經濟區未來的發展前景,看好了瀋陽經濟區未來的發展規劃,在這裡發展,讓我們受益匪淺。”楊磊説。

瀋陽經濟區建設發展三年攻堅計劃明確,要打造以瀋陽為龍頭的東北亞物流中心,提升區域生産性服務業質量。構建輻射東北、通達全國、面向東北亞的現代物流基地。

瀋陽經濟區不靠海、不沿邊,撐起物流中心的地位,還需發揮自身優勢。

2016年,瀋陽市政府與營口港務集團簽署協議,合作組建瀋陽港(集團)有限公司,使瀋陽成為具備所有海港功能的“港城”。瀋陽市委還提出,要強化瀋陽空港優勢,發展多式聯運,拓展國際航線,力爭到2020年,航空貨郵吞吐量超過300萬噸。

瀋陽經濟區建設承載著遼寧區域發展的重要使命。如今,以瀋陽為“龍頭”的四大中心建設已經吹響集結號,在率先改革、率先發展、率先轉型中,瀋陽將不斷放大輻射帶動作用,帶領瀋陽經濟區各市加快形成聚集效應,為遼寧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發展創造新的動力。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