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旅遊成為人民幸福生活新指標
——訪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

2018-01-08 17:1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廈門1月8日電 題:讓旅遊成為人民幸福生活新指標——訪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

新華社記者 齊中熙、顏之宏

旅遊現在不僅是國家一項龐大而系統的産業,也融入了億萬百姓的生活。2017年,我國國內旅遊市場達到50億人次,人均出遊已達3.7次,旅遊總收入5.4萬億元。中國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地位。

這些年旅遊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未來旅遊産業將如何轉變?在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記者採訪了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

戰略性支柱産業地位更加鞏固

李金早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旅遊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績、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旅遊戰略性支柱産業地位更加鞏固。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多年來對中國旅遊發展的測算顯示,中國旅遊産業對國民經濟綜合貢獻和社會就業綜合貢獻均超過10%,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測算,過去三年,我國旅遊綜合最終消費佔同期國民經濟最終消費總額的比重超過14%,旅遊綜合資本形成佔同期國民經濟資本形成總額的比重約6%,旅遊綜合出口占國民經濟出口總額的比重約6%。

其中,2017年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達11.04%,對住宿、餐飲、民航、鐵路客運業的貢獻超過80%,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8000萬人,對社會就業綜合貢獻達10.28%。

旅遊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並帶動大量貧困人口脫貧,很多地方的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正在通過發展旅遊轉化為金山銀山。

“旅遊産業社會綜合效益更加凸顯。2017年,我國人均出遊已達3.7次,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剛需。”李金早説。

成為人民幸福生活新指標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旅遊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轉變。如今,旅遊早已走向尋常百姓家,成為人民幸福生活新指標。為此,李金早總結了旅遊業這幾年的重大轉變:

從粗放型旅遊發展向比較集約型旅遊發展轉變;從小眾旅遊向大眾旅遊轉變;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從觀光旅遊向觀光休閒旅遊並重轉變;從淺層次旅遊向深層次旅遊轉變;從事業方向向産業方向轉變;從被動跟從國際規則向積極主動的旅遊國際合作和旅遊外交轉變;從旅遊大國向旅遊強國轉變。

“我國旅遊業這些歷史性成績和重要轉變,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取得的。”李金早説。

他説,這幾年,我國旅遊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大幅提升。如先後召開了首屆世界旅遊發展大會、“一帶一路”旅遊部長會議、中日韓旅遊部長會議、中國-中東歐旅遊高級別會議,中俄、中美、中印、中韓、中丹、中瑞、中哈、中澳、中國-東盟、中國-中東歐等系列旅遊年活動成功舉辦。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第七屆二十國集團(G20)旅遊部長會議在華成功舉辦。

數據顯示,我國出境旅遊人數和旅遊消費均列世界第一,對全球旅遊業貢獻不斷提升。以2016年為例,據測算,中國旅遊相當於全球旅遊經濟的16.6%,對全球國際遊客增長貢獻達10.5%。中國旅遊市場全球矚目,中國旅遊外交亮點頻出,中國正成為影響國際旅遊格局的重要力量。

從“高速增長”向“優質發展”轉變

李金早表示,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産業,無論從國家宏觀發展要求,還是從自身發展需要,都到了從高速旅遊增長階段轉向優質旅遊發展階段的關鍵節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他説,旅遊業作為對國民經濟、社會就業綜合貢獻均超過10%的戰略性支柱産業,按照中央要求,推動從高速旅遊增長轉向優質旅遊發展,是應有之義和必然之舉。

李金早表示,推動高質量發展,核心要義是經濟增長要從以數量高速擴張為主、主要解決短缺問題,轉向質量和效益。我國旅遊業經過近40年的發展,無論從供給規模、産業規模還是市場規模,都已進入世界旅遊大國行列。

但也要看到,我國旅遊發展方式還較為粗放,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市場主體發育不充分,傳統的景點旅遊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原有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投資拉動、規模擴張的速度增長模式,受到越來越明顯的制約。旅遊業要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絕不能簡單地繼續追求發展增速,只有轉向依靠“質量”“品質”“服務”發展的新路,推進結構優化和增長動能轉換,才能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