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太行古村“活”起來 美麗鄉愁有寄託——河北沙河古村落保護見聞

2018-01-18 11:4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石家莊1月18日電 題:太行古村“活”起來 美麗鄉愁有寄託——河北沙河古村落保護見聞

新華社記者 費洪海、高博

“咔噠、咔噠……”位於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沙河市王硇村一家農家院落裏傳出織布機的聲音。走進去一看,幾位農家婦女正在操作織布機,五顏六色的土布如同桑蠶吐絲一般吐出來。

店主人王香魚正在向遊客展示不同花樣的土布。“這純手工織出的老粗布手感舒適、冬暖夏涼、透氣吸汗,是外地遊客來我們這遊玩首選的紀念品。”

王香魚的家鄉王硇村位於太行山東麓,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清一色的石屋石樓建築群依山而建,紅墻青瓦,既有北方的豪邁,又不失南方之婉約。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因為閉塞,村民們雖守著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卻過著清貧的日子。由於交通不便,村裏的土特産只能靠肩挑、驢馱才能賣出去。村裏的年輕人更因娶不上媳婦,多數人跑到外面打工,有些人遷居外地安家。

王現增就是外遷者之一。在隨後的打拼歲月中,手頭富裕的王現增開始重新打量自己的家園。“村裏的一石一屋,其實都是‘寶貝’。”王現增説。王現增決定回村競選黨支部書記,並著手對古石樓資源進行保護和開發。

王硇村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創建人是明初御賜探花、欽點鎮京總兵王得才。王現增告訴記者:“王得才是四川人,對老家的石樓很熟悉,所以王硇就有了南北合璧的特點。”秀麗的高墻、精緻的門樓,融合了五行八卦等中華傳統建築理念……走在村中,就如同走進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之中。

經過修路、修繕古房屋、打井、栽種果樹以及在村口建設現代化新民居等系列舉措,歷經十多年修繕保護,2013年王硇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4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6年被評為河北省最美古村落。

如今的王硇村,村裏街道平整,村容整潔,有著完善的旅遊配套設施,村外的山坡上果木遍野,山水相依,儼然成了一個讓現代人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桃花源”。

2014年,王香魚在村裏開了這家“金梭姐妹織布店”。2017年,這個粗布店銷售額達15余萬元,帶動王硇村近30名留守婦女在家就業。如今,王香魚把粗布店的業務進行了拓展,增加了刺繡、千層底踏山鞋、手工鞋墊等新項目,她還註冊了網店,許多購買過她産品的遊客可以在網上直接選購。

43歲的村民王延方不出去打工了,在自家的小院中開起了農家樂。在他的精心經營下,他的“太行農家”先後榮獲“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戶”等稱號。

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外出的村民逐漸返回家鄉,王硇這個古老的村莊又煥發出新生機。“如果沒有人在村裏住,村莊就沒有生命。”王現增説,有今天這一切,都源於對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一直以來的一個要求是,居民修繕、改造房子外觀不能“隨心所欲”,不能破壞村落的整體和諧性。

如今,沙河擁有一批特色鮮明、歷史文化厚重、民俗活動豐富的古村落,這也成了當地百姓記住鄉愁的依託。截至目前,沙河市已普查建檔傳統村落19個,其中,王硇、樊下曹等16個特色突出的古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隨著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不斷加快,古村落旅遊悄然興起。據統計,目前沙河市鄉村旅遊年接待各類遊客3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000萬元。

如今,在王硇村,許久不拉磨的毛驢又重新派上了用場,碾出的小米滿眼金黃。不僅如此,老粗布、納底兒鞋、薄皮核桃等太行土特産也插上了翅膀,飛出了太行山。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