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湖北:讓傳統文化浸潤童心 讓文化自信薪火相傳 

2018-01-20 16:1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武漢1月20日電 題:湖北:讓傳統文化浸潤童心 讓文化自信薪火相傳

新華社記者 喻珮 廖君

誦讀國學經典增進了解傳統文化、學唱名家名段體會國粹精髓、多措並舉讓武漢“戲碼頭”重現盛景……湖北省近年全面推進的“傳統文化進校園”“戲曲進校園”等活動,向年青一代集中展現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增進了他們的“文化自信”。

讓傳統文化的精髓薪火相傳

自2015年9月起,武漢將“經典誦讀·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正式納入中小學課程計劃,小學、初中每天經典誦讀時間不少於20分鐘。“戲曲進校園”活動也同時啟動,在組織學生進劇場觀看楚劇、漢劇、京劇之外,學校還邀請專業演員教唱戲曲名段,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戲曲之美。

不僅許多“10後”孩子成為傳統文化和戲曲的追捧者,越來越多的“90後”大學生們也紛紛加入其中。今年1月中旬,武漢理工大學第一輪選課剛剛結束,一個僅能容納35人的藝術實踐體驗課堂,吸引了近300人“排隊”報名。

在這間名為《京劇唱腔與身段》的藝術課堂裏,湖北省京劇院藝術家李蘭萍帶著30多名選課學生,排演著期末表演劇目。

“一個學期11堂課,每堂課兩個半小時,相當於3節連堂,學生們都很刻苦。”李蘭萍説,從開始覺得“好玩兒”,到現在“起范兒”,學生們一天不練就不自在。

武漢理工大學不斷優化藝術教育課程,為理工科學生們提供了諸如《戲曲鑒賞》《藝術審美》等20多門傳統文化課程,每年選修課程學生達8000余人次。

這只是湖北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的一個縮影。幾年前,這項活動已在各類學校全面鋪開。

武漢、鄂州、孝感編輯出版中小學生戲曲通識讀本,免費發放至各中小學校使用;宜昌市把戲曲進校園工作拓展到幼兒園;襄陽市開展戲曲體驗夏令營;荊州市公開競選國粹劇社等7支民間戲曲社團,開展118場演出活動……

讓武漢戲曲“大碼頭”風采重現生機

在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漢口曾是與京、津、滬齊名的戲曲“大碼頭”。

近幾年來,湖北省在繁榮戲曲創作、培養戲曲人才和劇院建設方面下大力氣,接連舉辦了中國藝術節、中國京劇節、全國地方戲曲南方會演等各項重要活動,多措並舉振興戲曲“大碼頭”。

2017年金秋時節,來自全國15個地方戲曲藝術種類、14位梅花獎藝術家、近2000名文藝工作者齊聚湖北,集中交流和展示我國戲曲藝術創作成果。

在今年初閉幕的“第三屆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上,荊州花鼓戲《鄉月照人還》作為一齣“改頭換面”的現代戲曲,以“鄉”為題,表現鄉村精神與城市文明之間的衝突,也體現了傳統戲曲與當下時代的“抗爭”。

湖北高度重視戲曲藝術繁榮發展,近幾年先後出臺了系列文件,支持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工作。

2017年,湖北省和武漢市直接用於戲曲傳承發展的資金超過1.3億元。省財政自2018年起,每年安排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專項經費1000萬元。武漢定期舉辦系列戲曲藝術研討和藝術評論等活動,以推動我國戲曲劇本創作、藝術傳承與發展……

為打造全國戲曲院團聚集、戲迷薈萃的戲曲文化高地,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戲曲演出交流中心”,譚鑫培大劇院建設正在編制研究中,湖北劇院、黃鶴戲樓、永芳古戲樓維修改造工程也將於2018年陸續開工。

讓“文化自信”雨露浸潤心田

從2016年的8000場活動,到2017年全年的11289場活動,湖北全省8000多所學校正在逐漸打破“進校園”的“單項輸送”,實現學校與藝術院團之間“雙向流通”的長效合作模式。

長春街小學四年級學生代傲陽光學戲只有半年多時間,已經能把武生中頗為經典的美猴王詮釋得像模像樣。他説,扮演美猴王是他自己的選擇,學戲曲讓他開闊了視野,更可“暢情觀古今”。

儘管專業課程學習任務十分繁重,但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學生南雪還堅持選修了戲曲藝術課。她説:“從前習畫僅僅限于筆觸的表達,如今學戲,一靜一動,我慢慢體會到傳統文化的真諦,身段變得更加優美,也越來越自信。”

李蘭萍説,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培養觀眾至關重要。她所帶領的理工科選課生未來至少能成為“資深”的年輕觀眾,帶動身邊的人看戲、愛戲,這也是京劇藝術家的職責所在。

著名京劇丑角表演藝術家、湖北省京劇院院長朱世慧説,10多年來,湖北省京劇院先後請進百位著名藝術家傳藝,送演員到京、津、滬取經,涌現談元、王小蟬、萬曉慧等一批青年才俊,形成18個嫡傳藝術流派,培養了4個年齡段的人才梯隊。“一張白紙進藝校,望身懷絕技出校門。”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院長楊俊説,這兩年來她最上心的是他們與湖北藝術職業學院聯合開辦的楚劇、漢劇和黃梅戲3個定向班、160名中小學員。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年輕人不該對此陌生,甚至排斥,應該在傳承優秀文化的過程中感受其偉大與淵博,感受新時代下的中國氣派。”朱世慧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