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綠色金融或為銀行業可持續發展探出新路

2018-01-22 16:2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 題:綠色金融或為銀行業可持續發展探出新路

許晟、周悅

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興起,銀行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受到越來越多關注。業界認為,雖然銀行業發展綠色金融仍有商業模式等多方面挑戰,但挑戰與機遇並存,發展綠色金融或為銀行業可持續發展探索出新路子。

多年前,我國銀行業就開始向綠色金融方向探索。2008年,興業銀行成為我國首家赤道銀行,開始依據赤道原則開展部分業務,即在進行貸款融資等項目時,會考慮社會效益、環境風險等。

據興業銀行綠色金融部總經理羅施毅介紹,過去十年,興業銀行累計為1.4萬餘個項目,提供綠色融資超1.4萬億元,並在能效貸款、碳資産質押貸款、綠色信貸資産證券化等方面,有不少創新之舉,取得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綠色信貸風險相對較低。“中國銀監會截至2016年6月的數據顯示,我國銀行業綠色信貸的不良率約為0.4%,遠低於銀行業的平均不良率。”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説。

但這並不意味著銀行做綠色金融就是順風順水的,其中還有不少挑戰。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認為,現在銀行業發展綠色金融還沒有很好的商業模式;現行的監管框架沒有環境風險的專門關注和考慮等。

為應對挑戰、抓住機遇,銀行首先需要轉變的是理念。“商業性機構也需要考慮非經濟因素。”李揚説,經濟發展到這個階段,完全商業化的投資基本不存在,比如説要投資基礎設施,其實投資的是準公共性的産業等。

此外,“還要強化市場配置綠色資源的能力。”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説,比如,做好強制性的環境信息披露體系,讓投資者識別誰是綠色的,誰不是綠色的,從而更有效地進行獎勵性資源配置,減少污染産業的資源配置。

當然,也有一部分項目確實因為外部性因素收益不夠高,也需要相關激勵機制給予鼓勵。馬駿認為,財政部門的貼息、擔保等,地方政府的綠債發行認證成本補貼等,都是有益的激勵機制,可以使綠色收益不太高的部門達到收益要求,促進綠色金融發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