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産業轉移呈現三個趨勢 部分新興領域比肩沿海——江西對接“兩角經濟”的樣本觀察

2018-01-22 19:5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昌1月22日電 題:産業轉移呈現三個趨勢 部分新興領域比肩沿海——江西對接“兩角經濟”的樣本觀察

新華社記者劉健、胡錦武、余賢紅

春江水暖,春潮涌動。

從拾遺補缺、小打小鬧轉向動輒幾十億、上百億投資規模;從低端産業轉向中高端産業;從單一企業轉向産業鏈、組團式轉移……毗鄰中國最活躍的兩大經濟圈“長三角”“珠三角”的江西,産業梯度轉移中“規模化、高端化、集群化”新趨勢悄然興起。

由沿海起步,向縱深進發,區域平衡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正在孕育。

企業投資“規模化”:上億元、十億元、數十億元項目紛至沓來

在江西中部吉安,一家從廣東東莞引進的電子信息企業已在這裡投資二十多億元建設了10個廠區。“我們是華為、蘋果、三星等公司數據連接線的主力供應商。一半的蘋果手機數據線是我們生産的。”博碩科技(江西)有限公司線纜事業部總監彭中朝説,公司每天生産的數據線多達45萬根。

吉安由此成為全球數據連接線製造中心。一根數據線成就一個地區,背後涌動的是橫跨數千公里、日益顯著的産業轉移浪潮。

浪潮所及,遠不止吉安一地。

近5年來,贛北九江市從“兩角”地區引進的投資額2000萬元以上項目達1493個,引進資金達3370億元。

在南昌,2017年僅高新區就引進億元以上新簽約項目100個。特別是在移動智慧終端領域,國內手機ODM排名前5強齊聚南昌,8個整機項目同時落戶,迅速形成國內生産基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這一幕,過去幾乎不可想象。

一度一些跨國公司把工廠遷往東南亞,還曾引發對中國製造業外流的質疑:以中國之大,難道就沒有産業梯度轉移的空間?

無疑,龐大的消費市場、四通八達的高鐵高速網絡、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下,越來越多內遷企業“用腳投票”,正在告訴我們答案,並一筆一筆勾勒出一幅別樣的圖景:

中國最大的消費電子代工企業——富士康堪稱一個濃縮的“樣本”。它從深圳遷出,一路向西,輾轉重慶、成都、武漢、鄭州、太原、貴州,幾乎每一個中西部省份都能見到富士康的身影。

2004,廣東惠州;2006年,山東青島;2015,江西九江……全球第4大壓縮機生産商——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有著類似的佈局建廠軌跡。

放眼中西部,日益崛起的“光谷”“聲谷”“動力谷”“稀金谷”“冷谷”,就像一個個“磁場”源源不斷地為中西部集聚發展要素。

“磁場”首先吸引的是人才。在贛北湖口縣,一家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聚集了30多名博士、100多名碩士。職業經理人的港臺腔、廣東腔、浙江腔,也早已讓內陸人司空見慣。

數據顯示,2017年1月到10月,江西引進省外項目資金5192.83億元,其中,來自長三角、珠三角和福建的項目資金佔比達65.63%。

産業層次“高端化”:新經濟新動能方興未艾

産業轉移“優者進,劣者汰”,全新的産業發展佈局和産業轉型升級呼之欲出……

撫州市資溪縣這個只有13萬人口、財政收入僅5億元的山區小縣,近年累計拒絕工業污染項目近百個;九江經開區提出嚴把項目關,對重污染、重化工、高耗能等項目,無論投資多大,均“一票否決”……

越來越多企業發現,傳統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在中西部連吃“閉門羹”,不轉型甚至是慢轉型,都面臨“死路一條”,相反高新技術企業卻“如魚得水”。

致力於打造智慧新城的鷹潭市,近年來直接為物聯網企業開通審批“綠色通道”。去年8月,浪潮軟體集團有限公司在鷹潭市設立子公司,僅用1個小時就完成項目受理、審核、核準、發照等全部審批工作。2017年當地引進物聯網産業項目50多個,投資總額80多億元。

對低端産業“亮紅燈”,對中高端産業“開綠燈”,這樣的案例在江西比比皆是。

2017年,國産C919大型客機在上海試飛成功,引發全國關注。而在幾百公里外的南昌,為了搶抓通航産業發展新機,僅用7個月就完成建設了作為承接C919大飛機試飛的瑤湖機場,創造了當地工程建設新記錄。

以瑤湖機場為核心,華夏九州通航、鴻鵠通航、中發天信發動機等10多個通航産業項目爭相涌入。

“‘高端化’特點越來越明顯,科技與招商結合得越來越緊密。”九江市科技局副局長戴麗梅告訴記者,越來越多曾經想都不敢想的“高大上”項目不斷涌入。

生物識別圖像處理系統研發生産、年産5000萬片液晶顯示模塊、年産3600萬平方米TFT偏光片産品……“過去撿進籃子都是菜,”吉安市工信委綜合科科長陳曉花説,現在是“提著籃筐去選菜”,主動對接所需産業轉移,拉高産業層次。

不僅造手機、造飛機,也靠“大數據”掙錢。近年來,贛東北上饒市從廣東、上海等地引進60多家大數據、遊戲企業。在全國網頁遊戲位居第二的“貪玩藍月”公司已把總部遷到國家級貧困縣上饒縣,2017年的銷售收入可達20億元。

日“新”月“異”的産業層次正在快速刷新人們對中西部經濟的感知,越來越多“頭腦+電腦”類的高成長型科技公司成為中西部地區新的“形象代言人”。

最新的統計表明,去年江西省GDP增速8.9%,增速保持全國“第一方陣”,經濟總量首次突破2萬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高達30.9%,呈現出新動能、新産業、新業態加速成長的良好態勢。

梯度轉移“集群化”:組團西進“萬馬奔騰”

翻山越嶺、溯流而上,“兩角”地區産業組團式、集群化向內轉移,為我國區域平衡發展提供“新支撐”。

江西擁有曾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與日美兩國“三足鼎立”的硅襯底LED技術。但由於産業配套不足,“世界級技術”始終難以做成“世界級産業”。隨著沿海企業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江西通過“精準招商”彌補産業鏈短板,為LED産業“二次創業”注入新動力,南昌、吉安、新餘等地正在快速形成LED製造中心,涵蓋上遊芯片、中游封裝、下游應用及配套全産業鏈。

總部位於廣東中山市的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的LED封裝能力居於國內行業首位。2014年,這家公司落戶吉安,計劃建成世界最大的LED封裝廠,彌補了江西在這一産業鏈上的不足。

有人稱,産業轉移正在把不少企業的“全省産業配套圖”變成“全國配套圖”。南昌市青山湖區紡織業,一度是遭遇挫折的夕陽行業,卻隨著原料、設計、加工、銷售等全國生産要素的集聚,突圍成為面向全球銷售的朝陽産業。

來到青山湖區,可謂“一步跨三省”,上百家來自全國各地的面輔料企業、20多家全球知名的服裝創意設計企業在此聚集,僅一件衣服的吊牌,就有成百上千種款式。

華興針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春華説,得益於産業鏈的完善,公司80%以上的原材料直接採自本地,大大節省物流費用。2017年,公司賣出了5000多萬件文化衫,銷往50多個國家。

江西經濟發展與改革研究院院長吳志軍表示,通過産業鏈招商促進東中西區域産業協作發展,有助於優化我國經濟發展佈局,形成全國經濟聯動發展的新格局。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